赵汝适 出身于赵宋宗室 即赵炅的八世孙
- 中华赵氏网 2009/2/6 11:46:03 万家姓
赵汝适:(公元1170~1231年),字伯可,出身于赵宋宗室,是岐王赵仲忽元孙,安康郡王赵士说曾孙,银青光禄大夫赵不柔之孙,赵善待之子;上距宋太宗八世,即赵炅的八世孙。浙江台州临海人。
赵汝适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以父荫补将仕郎开始登上仕途。宋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中进士后,历任湘潭县丞、绍兴府观察判官、武义知县、临安府通判、南剑州知州、福建路市舶提举、饶州知州等职。他在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又兼泉州知州和南外宗正事之时,农历9月以散朝大夫提举福建路市舶(市舶司设在泉州),次年(公元1225年)农历7月兼知泉州,同年农历11月兼知泉州南外宗正事,一身兼三职,可知南宋朝廷对他之倚重。他自己则利用闲暇之时,遍访当时侨居泉州的外国商人,了解其国家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物产和社情民俗等,并于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完成泉州海交史专著《诸蕃志》一书。
赵汝适著述《诸蕃志》目的有二:其一是南宋朝廷置官(指提举市舶)于泉(州)、广(州),以司互市,“盖欲宽民力而助国朝”。自宋建炎二年~宋绍兴四年(公元1129~1134年),泉州舶税达九十八万元缗。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泉、广两市舶司岁入二百万缗。直至宋庆元之前,其时泉州“田赋登足,舶税充羡,称为富州,通融应付,未觉其乏”。从以上史实可知“助国朝”确信无疑,但是宽民力则不敢妄断。其二是为有识之士提供了解海外诸国情况的资料,“山海有经,博物有志,一物不知,君子所耻”。又说“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道其风土,与夫道里之联属,山泽之畜产,译以华言,删其秽渫,存其事实,名曰《诸蕃志》”。
《诸蕃志》的内容分上下两卷,上卷《志国》,下卷《志物》。《志国》五十八个(包括地区),按各国的地理位置(即方位),分为东北方的日本、新罗等;东南的交趾、占城、真腊等;南方的南洋群岛的麻逸、三屿、渤泥、婆、三佛齐等;西南的马来半岛的南毗、故临和印度半岛的细兰等;西方入阿拉伯海和波斯湾的黑衣大食白达等;再沿阿拉伯半岛海岸向西入红海,或到达非洲东岸的层拔,弼琶罗等;或越过苏伊士峡地,入地中海到达欧洲。这条跨越洲际连接东西方的海上航线,即是现今统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其中包括从泉州港出发至各个国家或地区的航行时间。如《志国?占城国》云:“自泉州至本国(占城国),顺风舟行二十余日程”。又如《志国?大食国》云:“自泉州发船,四十余日至蓝里博易住冬,次年再发,顺风六十余日方至其国”。《志国》还记述各地区的物产、风俗民情。如记述当时台湾省(时称琉球),其风俗是男女皆以白绳缠发,织藤为笠,有刀、枪、弓箭、剑、鼓之属。无赋敛,有事则均税。视月盈亏以记事。曝海水为盐,酿米曲为酒。尤多猪、鸡,无牛、羊、驴、马。耕地时先用火烧,然后引水灌注,手持一种数寸长的锸(农具)耕地。地产黄腊、土金、尾、豹脯等,运往三屿(今菲律宾)等地贸易。又如《志国?毗舍耶》云:“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这就清楚表明南宋时,台湾省地区在行政上已隶属中国泉州管辖。
下卷《志物》,记载了从各国各地区运进泉州港种类繁多的商品,其数量说法不一,但以香料为大宗则是无疑的。如乳香、脑子(龙脑)、安息香、沉香、檀香、生香、丁香、没药、降真香等香料。志书对这些香料的产地、性状、制作和用途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可作为《宋史》的补充。又记载了泉州运往各国各地区的商品。以丝织品、瓷器为大宗,其次为加工的金属产品,如金银器皿、铜铁制品、中药材等。从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及加工的技术,制作的工艺水平来看,明显地反映出宋朝中华文化居于交往各国各地区的前列,这也就是外商云集泉州港的重要原因之一。
赵汝适著作的《诸蕃志》从多角度、多层次真实记载了泉州港在南宋时的繁荣景象,为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