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别名代称》—教师节快乐

    中华赵氏网 2011年9月9日 赵菲


     小时候,教师是辛勤劳作培育我们的园丁,为我们修枝剪叶;长大了,教师是送登攀者达到光明顶峰的“人梯”,助我们耸入云天;后来,教师是引领我们把握住方向的帆船,使我们扬帆远航……。相信,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耐心教导和细心培养。借此第二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对天下所有的老师说声“节日快乐,您辛苦了┄”。
      教师的职业是崇高而神圣的,“教”既是教育、教导,能完成“教”这一使命的人员——教师,也就被称为“教员”、“教官”、“教习”、“教头”、“教首”、等。“教员”是教师的统称。“教官”旧指掌管教诲学生之事的学官,后指在军队中或军事院校中执教的军官。“教习”原为学官,清末兴办学堂后,教师也沿称“教习”了。“教头”和“教首”泛指传授技艺和给予工作经验的教师。
教师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是人类通向文明的桥梁。作为一种独立职业,教师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所以,教师也就有了种种别名代称。  

   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庠”和“序”——萌芽中的学校。同时,也出现了萌芽中的教师——学官。“司徒”、“秩宗”、“典乐”这些学官既是管理行政的首领或长老,又是社会教育的承担者。
进入奴隶社会后,各级官办学校纷纷出现。于是,教师应运而生,教师的名称也相继出现。“师氏”、“父师”、“少师”就是当时对教师的称呼。“师氏”就是掌管辅导王室、教育贵族子弟及朝议得失之事的官,同时又是国学中的教师,因而“师氏”便成了教师的称呼,又简称“师”。“父师”、“少师”,是乡学中的教师,一般由退休的士大夫担任。          真正以教书为业的职业教师,则是在春秋时期随着孔子办私学而出现的。私学中的教师就别称为“塾师”、“书师”、“学究”、“村夫子”、“门客”、“馆宾”等等。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进行教学的地方。塾师就是私立学馆里的教师。“书师”是指汉代教初学的教师。“学究”、“老学究”也是私塾里的教师。“村夫子”是对乡村塾师的称呼。“门客”指的是家塾的教师。“馆宾”即教师。
自战国至唐宋,人们对于传道授业的教师一直十分敬重,教师的地位被抬得很高。这种尊师重教的思想,不仅流传于读书人中,而且也流传于历代统治者。当时的“先生”成了教师的称呼。  

    古人在席次上以右为上,宾主相见宾客往往被让到西面的席位,居西而面东,所以教师又被称为“西席”。“西宾”也是因宾位在西故称,用作对家塾教师的敬称。“夫子”原为孔门弟子对孔子的尊称,后世沿称教师为夫子,以示对教师的尊敬。
  对教师的尊敬之称还有:“老夫子”、“老师”、“师父”、“师长”、“师尊”、“尊师”、“先师”等。其中“先师”是前辈的老师或去世的老师的尊称。“尊师”是对老师或他人师傅的敬称。 然而,名副其实的教师往往师德高尚,在尊称美誉面前反而常常十分谦虚。过去老师在学生的面前有一谦称叫做“友生”。“友生”本意为朋友,后来用作师长对于学生的自谦之词。 

    同时,教师还被称为“外傅”、“学师”、“师傅”、“教老者”等。古代贵族到了一定的年龄,须出外求学,所从之师称为“外傅”。”“学师”是教师的古称。“师傅”是对教师较通俗的称呼。“教老者”是方言对教师的称呼。


分享按钮>>春秋时期的赵氏家族
>>冯氏家族与BNY关系甚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