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乾县赵氏一家三宰相四进士五御史

    中华赵氏网 2012/11/28 18:40:14 互联网


 

     唐代时期,在京兆奉天(今乾县)有一户赵姓望族,一门先后出了三个宰相四个进士五个御史,世代传为佳话。

     赵植,唐京兆奉天人。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节度使姚令言举兵,拥太尉朱泚为帝。后朱泚攻占长安,唐德宗仓皇逃到奉天,因变乱突起,毫无准备,羽林军不能及时调集,朱泚攻打奉天县城,形势吃紧。赵植遂率家人奴客奋力据守,并贡献家财赏军,深得德宗嘉赏。

      朱泚之乱平息后,咸宁郡王浑瑊荐推举赵植做了推官,后又升迁为殿中侍御史。贞元元年(785),调任郑州刺史,郑华节度使李融奏兼副使。贞元十年(794),李融患病,赵植主持军府政务。大将宋朝宴领兵叛乱,赵植与监军率兵严阵以待,很快平息了叛乱。德宗下诏书嘉奖,并将他调入朝廷做了卫尉少卿,后又提升为尚书工部侍郎。贞元十七年(801)赵植出任广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岭南东道节度观察使等。卒于任所。

     赵隐是赵植之孙。其父赵存约,唐文宗大和三年(829)为兴元从事。当时军队叛乱,存约与节度使李绛正宴会交谈,吏报:“新军叛乱,突然攻入府廨,请你们赶快隐避!”李绛正言说:“我是帅臣,怎能逃避?”他让存约立即遁避,赵存约慷慨地说:“你厚待于我,我岂能背恩以求苟免!”即欲率部分兵士抗拒叛贼,二人同被叛军杀害。

       赵隐因父亲惨遭杀害,悲痛异常,闭门读书,不事科举。会昌年间(841~846),赵隐父亲的一位朋友官居显要,敦勉赵隐应试。宣宗大中三年(849),始应进士登第,历任郡守、尚书郎、给事中、河南尹,并先后担任户部、兵部侍郎,领盐铁转运使等。懿宗咸通末年,以本官平章事,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进阶特进,加爵天水伯,食邑七百户。赵隐性格宽和,与弟赵骘相处友善,孝敬母亲。幼时家贫,耕稼农桑,以奉养老母,从不连累亲戚。做了宰辅之后,也不以权位自高。每每退朝回到私第,换上便服,侍候母亲左右。僖宗乾符年间罢相,检校兵部尚书、润州刺史、浙西观察使等。后又调入朝廷做太常卿,转吏部尚书,累加尚书左仆射。广明年间卒。其子光逢、光裔、光胤,皆历显位。

       赵骘是赵隐之弟。以进士登第。唐玄宗大中(847~859)末年,与赵隐并践省阁。唐懿宗咸通(860~873)初年,以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转郎中,正拜中书舍人。咸通六年,权知贡举。七年,选士,多得名流,拜礼部侍郎、御史中丞,累迁华州御史、潼关防御、镇国军等。

       赵光逢是赵隐长子。唐僖宗乾符五年(878)登进士第,初任凤翔推官。后调入朝廷为监察御史。僖宗还京,授赵光逢太常博士。历任礼部、司勋、吏部三员外郎,集贤殿学士,转礼部郎中。唐昭宗景福年间(892~893),以礼部郎中知制诰,寻召充翰林学士,正拜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学士承旨,改任兵部侍郎、尚书左丞。乾宁三年(896)跟随唐昭宗到华州,官拜御史中丞,改礼部侍郎。宰相崔胤与黄门争权,赵光逢称疾,退居洛阳,闭关达六七年之久,唐昭宗迁驻洛阳,重新任光逢做吏部侍郎,后又为左丞相,历太常卿。到唐王朝覆亡,累官至宰辅,封齐国公。

      赵光裔是赵隐次子。唐僖宗光启三年(887)进士擢第。乾宁年间,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赐金紫之服。赵光逢、赵光裔兄弟对掌内外制命,当时的人都认为很荣耀。刘季述废立之后,赵光裔游历江外避患,岭南刘隐以礼相待,奉为副使,他便在岭外安家。

       赵光胤是赵隐季子,唐昭宗大顺二年(891)进士登第。天佑初(904),累官至驾部郎中。唐覆亡后,在后梁官居显位,中兴用为宰辅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