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岁《冯氏世录》现青州 世代传承不外借

    中华冯氏网 2011年11月8日 万家姓


 冯永昌珍藏的《冯氏世录》。

近日,山东省青州市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调查时,在云门山街道东十里村78岁退休教师冯永昌老人家中发现了一套明清时期的《冯氏世录》,这套书收录了从明朝中期到清朝康熙年间冯氏家族的显赫人物、礼仪、祭祀以及写给皇帝的奏折和与名门望族间往来的书信,距今已有近500年了。上海同济大学博士王建波称这套书对研究明清封建社会制度、官僚制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距今已有近500年

9月13日上午,记者与青州市古城保护修复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一起来到冯永昌老人家中。冯永昌老人从一个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这套古装古色的《冯氏世录》,这套书共有六本,保存得比较规整,但书页已经发黄发暗。这套书全部是手抄版本,字体为小楷,字迹非常工整,行文全部是文言文,没有标点,没有文学基础很难看懂。

“这本书记录了明朝中期至清朝康熙年间,我们冯氏家族的显赫人物、子女婚嫁情况、礼仪、祭祀以及写给皇帝的奏折和与名门望族之间往来的书信等史料,记载的内容从明朝正德年间的进士冯裕开始到清朝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冯永昌告诉记者,冯裕官至贵州按察司副使,育有四子,每人一套,这套《冯氏世录》是冯裕的第四个儿子冯惟讷传下来的,父亲传给他后,他视若珍宝,一直珍藏至今。

上海博士两次借阅

据了解,上海同济大学博士王建波是专门研究古建筑的,对青州偶园建筑情有独钟,为查阅园主人冯溥的相关资料曾先后两次来到冯永昌家中借阅《冯氏世录》,并对该书进行翻拍制成了电子版,以便于查阅,他表示该书对研究明清封建社会制度、官僚制度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青州偶园原称‘冯家花园’,曾是清代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冯溥告老还乡后的住所。1985年,我国著名古园林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考察偶园后称偶园内的假山是我国仅存的康熙风格的人造园林。”山东省青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综合科科长钟耕增告诉记者,《冯氏世录》记录了冯氏家族明清时期的文人墨客、礼仪、祭祀等史料,尤其该套书是手抄版本非常罕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可以查阅但不外借

记者看到《冯氏世录》封面上清晰地写着:此录不准出借。冯永昌告诉记者,他是冯氏第十五代传人,这套书是祖辈传下来的,正因为按照祖训不能外借,这套书才得以保存到现在。冯永昌说,父亲将书传给他后,他一直好好保存着,经常拿出来晾晒,防止受潮发霉,他接管这套书已有40多年了,从来没有出借过。

“到我家查阅资料可以,但是不能带走,曾有人建议我将此书捐给博物馆,但我决定遵循祖宗的遗训,将这套书传给儿子。”(庞志勇)

背景资料

显赫一时的冯氏家族

冯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著名的科举望族之一,自明朝正德至清朝康熙200余年间,冯氏家族科举蝉联,文人辈出,连续七代人中代有进士,其家族成员仕途显赫,大多为官清正,以文名世,其中有8人在正史中有传,是明末清初盛极一时的名门望族。

此外,冯氏家族还以其杰出的文学成绩闻名遐迩。几百年间,冯氏祖孙绵延,家学相继,形成了深厚的家学,前后七代,冯氏祖孙有一定文学成就者不下十余人,其诗文集收入《四库全书》的就有四人。冯氏文学世家蜚声文坛,对明末清初文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学者称之为“东海世家”。受家世影响,冯氏后人除在科举、文学上成就斐然,在其他领域也多有建树,其后世子孙遍布国内,部分移居韩国。


分享按钮>>“吴氏家族中国书画展”在联合国总部开幕
>>台湾褚氏宗亲会来枣庄寻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