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入赣首站在庐山 原载江南都市报

    中华陈氏网 2009年10月28日 黄浦江


陈姓入赣首站在庐山 原载江南都市报

原载《江南都市报》2007年9月24日

编者按: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的陈姓,受姓已有3000多年,如今位列全国第五大姓,有近7000万之众。据公安部统计,江西陈姓有2000271人,占全省户籍人口总数的4.5%,排名第三。在陈姓的发展和流传过程中,位于今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的“义门陈”最常被人提起,那么,这个繁衍了世界各地陈姓人口约70%的小山村,又和江西陈姓有着怎样的渊源呢?

      一、3000多年前受姓胡公满

      受邀编撰《中华江洲义门陈大成宗谱》的黄时璋告诉记者,陈姓受姓于舜帝第34世裔孙妫满公,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65年,周武王灭商后,把阙父的儿子妫满封于太昊之墟陈(今河南淮阳),建立诸侯国陈国,并将长女太姬嫁给妫满为妻。妫满溢号胡公,人称胡满公,是陈姓的血缘始祖。陈国在公元前478年被楚国所灭,亡国后的陈国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称为陈氏。

       据历史学家何光岳考证,陈氏后又衍生出田、袁、胡、陆、费、饶、等70余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大姓,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史称“妫 五姓”,其血缘先祖都是五帝之一的虞舜。

       东汉初,陈胡公满的第43世裔孙太邱长陈实(公元104---187年),汉恒帝时为太邱长,为人公正坦诚,出“梁上君子”的典故,并生有6个优秀的儿子,朝野非常有名。陈实携子孙游许昌西湖时(今河南长葛市古桥乡陈故村)定居于此,汉灵帝就在许昌建“德星亭”,陈氏后裔故有“德星堂”之名。陈实过世后,被追封为颖川侯,人称颖川陈实世系,这也是当今绝大多数陈姓的始祖,其后的江洲义门派、开漳派等都是颖川世系的分支。

       南北朝时,陈实的第22世裔孙陈霸先于公元557年,建立陈朝,立都金陵(今南京)。公元573年,陈朝宣帝六子陈淑明避居浙江金华,其第9世裔孙陈伯宣,后来成为江洲义门一世祖。

        在唐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河南光州固始的陈实裔孙陈政夫父子奉旨率领固始58姓入闽,祖孙四代治理漳泉,陈元光的后裔成为当地的一支望族,分居在饶平、澄海等地,当地人称陈元光为“开漳圣王”。“开漳圣王派”陈氏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而其他地方的陈姓则主要是义门陈的后人。

       二、江西陈姓有一共同祖先

       江洲义门陈文化研究筹备处主任陈峰告诉记者,据考证,陈伯宣为入赣首位陈姓人。陈伯宣后来迁福建仙游县,之后又辗转隐居与庐山圣治峰10年,因为注司马迁《史记》而闻名于世。唐玄宗十九年(公元731年),陈伯宣为避战祸,经过多次搬迁后,最后举家迁至齐集里(今九江县),其孙陈旺缔造了义门陈。

        江洲义门陈文史馆长陈德友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在追寻入赣陈姓的源流,他告诉记者,目前已经到过近40个县市中,除萍乡莲花县、万年县陈营镇以及武陵县三个地方不是义门陈的后代外,其余县市的陈姓均为义门陈分庄后的后裔。根据这三个地方的陈氏家谱介绍,他们和陈伯宣一样,都是陈朝皇帝陈霸先的后代,这也是江西陈姓的共祖。

        陈旺得中进士后,于宝历、太和年间(公元817—832年)率全家四代,由庐山龙潭窝迁居江洲府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成为江洲义门陈开山之祖,之后陈伯宣也举家迁往德安,同陈旺后人合族共处。

        在唐代有个规定“凡五代以上同居者,即获旌表。”此时义门人从陈旺建庄算起,到家庭最小辈成员已有八代位没分家。在伯宣夫父子的努力下,经过官府申报,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唐僖宗御笔亲题“义门陈氏”四字,对义门人进行首次旌表,史称“江洲义门陈氏”,义门陈氏自此开始了创造奇迹的历史,在显赫时还于唐昭宗大顺元年(公元890年),创办了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家族书院,比白鹿书院还早半个多世纪。

       三、义门陈332年未分家

       陈德友介绍,陈旺定居义门后,以儒家的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这个家族与其他家族不同的是:通过设立家长,制定家法家规,创办书院,实行共同劳动,财产共有,一夫一妻制等等,过着“室无私财,厨无异馔”的氏族公社生活。家族上下谦让和睦,乃至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趣闻佳话。

       聚族合炊的生活模式,适合当时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很快就使陈氏家族兴旺起来。至宋朝奉旨分庄,历经唐、五代十国及宋三个朝代,历时332年,人口发展到3978人,合族同居15代,共设立了14任家长,义门陈氏一家历代为官人数达30人,受封42人,累计中举120余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庄田300多处,遍布江洲大地,甚至超越省界。庄田不仅能满足家族生活之需,还单列“学田二十顷”作为教育经费,创办了书院,书屋,以供给制形式令适龄子弟入学普受教育。

       在德安县义门村,记者看到,在原义门家族祠堂处重建的义门陈文史馆建筑辉煌,门前立有“天下第一家”的石碑,庭前两根大石柱则刻有“同居五百年天下第一;聚族三千口世上无双”等对联,在文史馆内还有宋仁宗的分家圣旨复刻本(真迹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此期间,义门陈不仅创造了15代不分家的世界奇迹,还树立了忠孝敦睦文化的光辉典范,制定了我国民间第一部完整的家法,同时创造氏族公社生活早于西欧乌托邦600多年,以及创办两级学校,对内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对外推行资助金等等,俨然成为一个微型的国家。义门陈也因此受到唐宋等七位皇帝的褒奖,先后被誉为“真良家”、“天下第一家”等等。义门陈氏也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最巨大、最典型、最严密、最罕见的封建家族组织。

       在义门尘文史馆,记者看到,鼎盛时的义门不仅建有繁华的街坊市井、茶楼酒肆,还建有各种公益设施:御书楼(图书馆)、秋千院、嬉戏亭、戏台、敬老院、育婴堂和医院,还有刑杖厅以及佛寺、道观等。义门陈氏立有《义门家法三十三条》,还有保障家法得以实施的族规、家训、各项管理制度等。最高领导者是家长,在其领导下,内部分工具体,各司其事。

       义门陈的发展壮大在成为封建王朝样板社会的同时,也令统治阶级深感不安。一方面为了让更多农民受到教化,一方面为了避免陈氏过于集中,权利太大,文彦博、包拯等重臣建议皇帝对义门陈实行分家,正中宋仁宗下怀。公元1062年宋仁宗颁旨义门陈分家,并于同年七月初三派江南西路转运使谢景初率众官,亲自到德安监督义门陈氏分家。

       四、天下陈氏出义门

       公元1063年3月,按到宋仁宗御赐字号“知宋宗希,公汝才思,彦承延继”十二个字,分成291庄(另官庄43庄,共计334庄),其中迁往江南110庄,楚地91庄,两直、川浙广闽90庄。分布全国72个郡(今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广西、江苏、广东、福建、山东等16个省市144个县)耕种生息,奉江洲德安义门为世家。德安义门陈家族就这样瓦解了,其成员却在大半个中国居住繁衍开来,“天下陈氏出义门”的说法也由此而来。陈德友告诉记者,义门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奉旨分家的家族,徙居新址后,陈氏后人都遵照祖训在家门口挂起“义门”或牌匾,而德安义门陈却因为声名在外屡屡受累。

       南宋时期,金兵元帅金兀术派兵对抗金名将陈郜故里即德安义门进行残酷的烧杀抢掠,将义门陈唐宋时期的建筑夷为平地。义门陈受劫后,分析出去的陈氏后裔云集故里,捐资重建家园,至元末时期“义门陈”庄又重展雄姿。

       至元末明初时,义门陈村人仍有1200多人,之后由于陈友谅被明太祖朱元璋打败,朱元璋下令抄斩陈姓800多人,并将“义门世家”陈姓定为“胥民”,致使分析出去的陈氏后裔纷纷逃亡海外,也正因此,陈姓而遍布天下。

       据陈德友考证,目前江西各县共有91庄义门陈氏,仅九江县便有50庄,德安县有18庄,江西陈姓中有90%以上为义门后人,其中属高安赤土官庄的人口最多。据统计,福建、海南、台湾乃至越南、,陈姓均为当地之首,福建40%的陈姓为义门陈后人,广东则更多,陈德友在湖北考察了30多个县市的陈姓家谱,未发现不是义门后人。

       如今的义门陈村只有几户陈姓,德安“义门陈”也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而义门陈分庄后,后裔遍天下,和开漳派一起成为绝大多数海内外陈姓地两个分支,其中义门陈人数约占世界陈姓人口总数的70%,故有“天下陈氏出义门”的说法。近现代有名的历史人物陈独秀、陈毅、陈云、陈寅胳、陈立夫、陈布雷、陈诚等,都是义门陈的后人。



                                  江西《江南都市报》记者 黄浦江 采写 

                                  原文见《江南都市报》2007年9月24日第24版


分享按钮>>姓氏文化的现实意义(转贴于陈氏博客)
>>中华燕氏宗亲联谊会陕西分会会员代表大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