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职官衔是怎样的之二——明清两代官衔职称

    中华陈氏网 2009年11月3日 徐初旺


(一)明代中央权力机构

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另有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

2、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执行外宾,宴劳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3、督察院: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4、六科: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5、五寺: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太常寺,主管祭祀。光禄寺,主管宴享。太仆寺,管马。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6、詹士府:詹士府是负责辅助太子的机构设正三口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设左右春坊,司经局,主簿厅。

太医院:太医院是管理宫廷及贵族诊断,制药的,设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医四人,从九品吏目若干人。

7、翰林院: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

(二)明代地方权力机构

1、县:助手有县丞、主簿。县丞协助知县管理县政,主薄管全县粮税、户籍。水浒中宋江上山前好象是县丞一职。

2、州:最早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成了13个监罕区,称为州,州的长官叫刺史,负责监察郡,县的官吏。东汉后,刺史又称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县。宋朝州的行政长官才称知州。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直隶州属省,级别与府相同;散州隶属府,同县级。知州属官有同知、通判,分别掌财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时,直隶州(76个)、散州(48个)、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长官称府尹,宋朝的府属“路”(介于中央和州之间)。明清两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长官仍称尹外,一般都称知府。

3、明代府按纳税粮分三等:纳粮20万以上为上府,20万以下十万以上为中府,十万以下为下府,无粮的叫地府,全国150多个府。宋朝收回节度使兵权,节度使后来只是荣誉称号,只发奖状不给实权。元代废除。

 

(三)清代官职

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种,武官分将军、都尉、骑尉、校尉四种。文官大夫为五品以上官员,郎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员,佐郎为从八品以下官员。从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员出身可为宣德郎,地位与正六品等,正从九品同称登佐郎。武官中将军为从二品以上官员,都尉为正三品至从四品官,骑尉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为正八品以下官员。

1、文官:(一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二品)资政大夫、通奉大夫。(三品)通议大夫、中议大夫。(四品)中宪大夫、朝议大夫。(五品)奉正大夫、奉直大夫。(六品)承德郎、儒林郎。(七品)文林郎、征仕郎。(八品)修职部、修职佐郎。(九品)登佐郎、登佐郎。

2、武官:(一品)建威将军、振威将军。(二品)武显将军、武功将军。(三品)武义都尉、武寅都尉。(四品)昭武都尉、宜武都尉。(五品)武德骑尉、武德佐骑尉。(六品)武略骑尉、武略佐骑尉。(七品)武络骑尉、武络佐骑尉。(八品)奋武校尉、奋武佐校尉。(九品)修武校尉、修武佐校尉。

明朝总督和巡抚合称“督抚”,是临时官位。清代,正式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总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巡抚是省级地方长官。雅片战争前,清共有8总督16巡抚。

3、八督: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四川、两广、云贵。

十六抚: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浙江、湖南、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福建、江西。

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督抚直到公元1906年才设。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甘肃巡抚于1754年撤去,由陕甘总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设甘肃、新疆巡抚,驻乌鲁木齐。1885年,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驻台北(台湾建省)福建巡抚有闽浙总督兼任。

(四)清代官衔品阶

1、正一品:(文)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武)领侍卫内大臣。

2、从一品:(文)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武)将军,都统,提督。

3、正二品:(文)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武)副都统,部兵;

4、从二品:(文)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各省布政使。(武)副将。

5、正三品:(文)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案察使;(武)参将。

6、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

7、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太常寺少卿,各省道员;(武)都司。

8、从四品:(文)翰林院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内阁侍读学士,各省知府;(武)城门领。

9、正五品:(文)左右春坊左右侍庶子,光禄寺少卿,钦天监监正,六科给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隶州知州;(武)守备。

10、从五品:(文)鸿胪寺少卿,各道监察御史,翰林院侍读、侍讲,各部院员外郎,各省知州;(武)守御所千总。

11、正六品:(文)国子监司业,内阁侍读,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县知县,各省通判:(武)门千总,营千总。

12、从六品:(文)左右春坊左右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直隶州州同,州同:(武)卫千总。

13、正七品:(文)翰林院编修,各部院七品笔贴式,顺天府学教授、训导,京县县丞,外县知县,各府学教授;(武)把总。

14、从七品:(文)翰林院检讨,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国子监博士,直隶州州判,州判。(武)盛京游牧副尉。

15、正八品:(文)太医院御医,各部院八品笔贴式,外府经历,外县县丞,州学正,县教谕;(武)外府千总。

16、从八品:(文)翰林院典簿,府。州、县训导;(武)委属骁骑尉。

17、正九品:(文)各部院九品笔贴式,县主簿;(武)外委把总。

18、从九品:(文)翰林院侍诏,刑部司狱,州吏目,巡检;(武)额外外委;未入流;(文)京、外县典史,驿丞,河泊所所官;(武官)没有,未入流。

注: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只是对大臣的一种荣誉加衔,或死后追赠。右都御史是总督的加衔,右副都御史是巡抚的加衔,总督和巡抚是地方最高长官,加衔后,有弹劾权。这些都是官衔而非实职。

(五)清代官员服饰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1)顶戴,(2)蟒袍,(3)补服,(4)腰带,(5)坐褥。各品官员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发下:

一品:珊瑚、九蟒五爪(麒麟)、仙鹤。

二品:起花珊瑚、九蟒五爪(狮子)、锦鸡。

三品: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九蟒五爪(豹子)、孔雀。

四品: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八蟒五爪(虎)雪雁。

五品:水晶及白色明玻璃、八蟒五爪(熊)、白鹇。

六品:砗磲及白色涅玻璃、八蟒五爪(彪)、鸬鹚。

七品:素金顶、五蟒四爪(犀牛)、紫鸳鸯。

八品:起花金顶、五蟒四爪(犀牛)、鹌鹑。

九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海马)、练雀。

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饰图案为獬豸未入流,镂花金顶、五蟒四爪(獬豸)、黄鹂。 


分享按钮>>古代官职官衔是怎样的之一——历朝官衔职称
>>古代官职官衔是怎样的之三——科举制度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