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广填川寻根地“麻城孝感乡”的准确地点

    中华姜氏网 2008年12月13日 姜氏宗亲网


打开今天的共和国地图,有一件事确实令人迷惑不解,那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麻城孝感乡”,那个千万四川人心目中的祖籍圣地,竟然没有一丝踪影了!答案终于在我们实地踏访麻城的过程中找到。通过查阅清康熙九年(1670年)版的《麻城县志》,我们弄清了麻城孝感乡“失踪”的来龙去脉,它的变迁历历在目了:
  这部县志的《首卷封域志·乡区》中的记载是,“初分四乡:曰太平,曰仙居,曰亭川,曰孝感……成化八年以户口消耗……并孝感乡一乡入仙居,为三乡。嘉靖四十二年建置黄安县。复析太平仙居二乡二十里入黄安,(麻城)止七十四里。”
  这一详尽的记载和数据,告诉人们,明代麻城县的四个乡区中,确实有孝感乡的建制,在明成化八年(1472年)对区乡作了内部的调整,因户口消耗,并孝感乡入仙居乡,到了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新建黄安县时,分调土地,就将麻城的一部分(包括有原孝感乡一小部)划入黄安,也就是今天的红安县。
  虽然旧的“孝感乡”地名已在明成化年间撤并,但推想其代代居民及中转移民,仍心口相传“孝感乡”之名,所以至今它享誉巴蜀。
  为了古今对证,孙晓芬在广泛抄录各四川移民家谱的过程中,格外留心地把其中一些家谱记载的麻城县孝感乡的小地名,抄录了部分下来,在这次实地踏访中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这些小地名主要有:麻城孝感高坎堰(或高阶堰、蒿干堰)、鹅掌大丘、复阳村、高水井、孝子坊、大石板洗马凼杨家村第七层、扒凿岭黄泥嘴、月儿湾、蒿枝坝大松树等等。
  我们从城北郊的龙池桥所辖的松鹤村李家坝,经古楼沈家村,去中馆驿,到歧亭镇……一路行来,在当地人的热情陪同下,“高坎堰”、“鹅掌大丘”等移民家谱和口碑中反映最多的小地名,已得到第一批认定:麻城市城郊的龙池桥办事处下辖的五脑山林场的虎形地村高坎堰,正是移民家谱中的“高坎堰”一地,而“鹅掌大丘”,也在中驿馆镇“辖区内找到了。
  有的历史学家曾经著文,考证“麻城孝感乡”主体在今日的红安县(原黄安)。但麻城市志办经反复考察,确信当年源源向四川输送千万移民的麻城孝感乡,其主体仍在今麻城市的南部,红安(原黄安)境内仅有一小部分。


分享按钮>>《水浒传》里面的燕青与燕青翻子拳的来历
>>湖北麻城孝感乡 “中国十大寻根基地”系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