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家谱源流】潘氏文林分祖从善公原所居的金斗城以及黄山口今在何处的考证!
- 中华潘氏网 2016年11月13日 潘明山
今天读我江阴文林潘氏宗谱时读到谱上记载美公第七子惟友占籍松江华亭绣野桥,后传至潘氏第四十三世贻禄自华亭迁居昆陵郡金斗城西七十余里的黄山口,又传至潘氏第四十八世从善公的次子汝翼在明永乐年间复自黄山口迁居江阴文林!
哪么这个金斗城在什么地方?现在人已经无人知晓,在地图上也找不到黄山口的地名,而昆陵郡三国吴大帝嘉禾三年(234),改丹徒为武进,属毗陵典农校尉。[2]
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废毗陵典农校尉置昆陵郡,改其属县武进为丹徒。[2]
怀帝永嘉五年(311),昆陵郡改称晋陵郡,县仍属之。[2]
南朝宋文帝元嘉八年(431),丹徒县划属南东海郡。梁改南东海郡为兰陵郡,陈复改为南东海郡,皆领丹徒县。[
从这段文献上表明原丹徒行政管辖境就是武进,昆陵郡就是兰陵郡也就是目前的常州市!那么金斗城又在哪儿呢?不要急咱们来查常州地方志吧!常州是历史上的三吴重镇、八邑名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201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它是我的家乡,因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常州市五代时期的城墙与城门吧!
西瀛门明城墙(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明初重修)
光绪版《武进阳湖县志》《武进阳湖志余》及《常州市志》记载了常州城墙建造的历史:常州内子城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此后几经修废,唐景福元年(892年),押衙检校兵部尚书唐彦随权领州事,重修内子城,城周2里318步,城高2丈1尺,即今老体育场一带。五代吴顺义元年(921)刺史张伯宗(竖心旁)增筑外子城,城垣西沿玉带河,东至迎春桥,南沿迎春路,白云渡,惠民桥,甘棠桥、觅渡桥至西水关。城周7里30步,城高2丈8尺,厚2丈,内外筑以砖石,方直雄固,号为“金斗城”。当年余干诗云:“毗陵城如金斗方”。东南西北分设迎春、金斗、迎秋、北极四门。五代吴天祚元年(935),刺史徐景迈筑罗城,这是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垣。城周27里37步,城高1丈,北至青山门,东沿关河至舣舟亭,南沿大运河至西水关,西沿大运河、锁桥河、市河一线。有8门:东通吴门,南宋时因行都在杭州,曾改名朝天门,次东怀德门,南德安门,次南广化门,西朝京门,北青山门,据称从青山门桥上可见江阴、海门之山故名青山,次北政和门,东北东钦门。外有城壕,上有御敌楼。宋绍兴2年(1132年),常州知府余竣重修。南宋末年,因元兵遇到了“纸城铁人”的常州人的顽强抵抗,元丞相伯颜调集20万兵力攻城,城破后,元兵进行了野蛮的屠城,据传常州仅有七人因躲在惠民桥下得以幸免,只有古村18间屋没有被烧,常州城墙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元天顺元年(1328年),楼堞废毁,城壁尚存。
通吴门(也是始建于五代十国时期!)
原来常州古城” 毗陵”城池因为正方形方直雄固形状如量米用的斗,因此被称为” 金斗城”
金斗城已经找到了就是现在的常州老城区,那我们再来看西去七十里的黄山口现在什么地方?即然是黄山口那应当有一座山叫黄山可是我查遍许多资料常州根本没有一座叫叫(黄山)的山。后来在常州论坛上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 包游记】常州孟河、春江一日:瞻江苏唯一肉身佛、访13位皇帝出身地、探常州小黄山
分享: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QQ空间人人网更多复制0
返回[江苏城市论坛] 关闭窗口 | 隐藏边栏
6667495
离线
包子不再沉默 [角落] [飞语] 发表于:15-06-03 21:58 [第2版 06-03 21:58] [只看该作者]
上周日突发奇想一场说走就走的郊游,游览了新北常州新北区孟河、春江二镇。所谓野游,即指野外游玩,虽说同属常州市区地域管辖,但对于春江、孟河二镇尤其是后者的了解真真的是少之又少。借此机会走马观花一番,既添了猎奇玩趣,也增加了对家乡的深入了解,可谓一举两得。
先简要介绍下此行目的地:常州市新北区——新北区是经国务院批准最早成立的52个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位于常州市北部,面积439.16平方千米。全区辖春江、孟河、新桥、薛家、罗溪、西夏墅六个镇和河海、三井、龙虎塘三个街道。此行目的地春江、孟河都位于新北区北部,是常州的经济名镇和旅游名镇。
孟河镇位于常州最西北角,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齐梁故里、孟河医派的发源地、革命先驱恽代英的故乡。早在南北朝时,这里就出了齐梁两位开国皇帝及十三位皇帝。清朝中后期,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创造了“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医盛时期,成就了江苏医家第一大流派——孟河中医。由于时间匆促,孟河行我们仅选择了两处非著名景点参观游览——九龙禅寺以及小黄山。
在孟河有这么一句话,“过年10天不如清明一日”用来形容九龙寺在清明这一天的热闹场景。
九龙禅寺,位于孟河的小河九龙村。因附近有座小黄山(又名九龙山)而得名,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我们抵达九龙禅寺的时候正值正午,太阳当空照,炎热无比。寺庙里人烟罕至,却正应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语境。九龙禅寺规模在15亩地左右,寺庙在原有的大雄宝殿基础上新建了天王殿、玉佛殿、观音殿(大悲阁)、地藏殿、山门、念佛堂、客堂、斋堂、寮房、东西厢房等殿堂楼宇。
为弘扬萧衍对中国佛教文化的贡献,九龙禅寺庙内还规划建造梁皇宝殿一座,位于寺庙中轴线上九龙宝殿后,其内塑造箫衍皇帝菩萨像,以彰显萧衍的业绩,让萧衍倡导宗教和谐文化的精神永远地留在他的祖籍地。此项工程目前还在建设中,从效果图上看还真是未来九龙禅寺的一大亮点。
从九龙禅寺出来,我们就奔赴第二站:小黄山。小黄山其实是一片高低错落的石头丘陵,景色秀丽。小黄山位于孟河镇区东北角位置,是一处自然形成的丘陵土坡,山脚有两处不小的湖泊,据说这两个湖原先是开采石材留下的深坑,后来积水后形成湖泊,加上石材以石灰石为主,有自动过滤沉淀功能,因而湖水颜色异常碧绿,非常漂亮。目前小黄山还是一片原生态状态,孟河镇政府正在规划将小黄山建成一处生态公园。由于常州一马平川的地形特征,小黄山的地形显得格外弥足珍贵。不过在这里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小黄山人文生态园山脚下的水潭真的很深,并且已有数多人溺死在里面了,所以珍爱生命,不要下水野泳。
我这才知道常州有一座山叫”小黄山” 那么这座山是文林潘氏宗谱上提到的黄山吗?小黄山位于常州新北区孟河镇境内,即小河镇九龙村。
小黄山的得名其实很有来头,据传春秋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曾在山上苦读数年,所以当地人给山取名“黄山”,近来,因为要与安徽的黄山作区分,改名为“小黄山”。小黄山与齐梁两朝渊源也很深,据说梁武帝萧衍建都南京后,因思念故乡而在小黄山修造了一座九龙殿,作为他东巡和返驾祭祖的行宫。原来这座小黄山当地人就叫黄山!并且现在资料说这黄山就是常州小河镇旧地这对吗?在小河镇自古也没有关黄山口的历史遗存至清雍正末年﹙1727年﹚又新开通了小河港﹙也叫新孟河﹚;光绪中叶时又开通了小河段的穿心港和拦门沙港后。荫沙港才可以和陆地直接连接,内陆河道才可以直接通到长江,船只也可直接通到长江而无阻了,所以老孟河的水利和航运作用的显示就已不十分重要了。这段地方志说明小河镇因小河在清代挖通才形成镇市而在二百年前我从善公生活时小河镇还不存在!而小河镇而文林宗亲在小河镇也没有找到同宗下落以及祖先定居遗存就很正常了!那么昔日的黄山口究竞在何处?再据《全国地名大辞典》记载:“孟河的山在武进西北八十里,俯瞰之大江”。据《羊士谔记》 ,说是东晋桓温的谋土孟嘉隐居于此。嘉山距孟河城十里,原名龙山, 《幼学句解》中有“风高九曰,孟生落帽于龙山”之句,嗣后,龙山易名嘉山。由于孟河小镇位于嘉山(即西山、栖凤山)与龙山(东山、小黄山)之间,又形成似双龙戏珠的格局,因而其雅号称为“珠城”。清代重新建造的关帝庙石碑中记有“珠城斗大访孟河城迹,滨江古屯兵,东山对西山,两山夹一城。这是当年人们为纪念这座抵御侵略的古孟河城而留下的一首赞美诗。
这段文献证明新北区这座整个山名虽然现在统称黄山但是在明清时期应当叫(龙山) 却又分做两段山脉东面靠小河镇的山正确地说叫东山又叫”九龙山,九龙弯” ,在靠老孟河城的那西面一段山脉称黄山。这黄山一直归老孟河镇管辖不在原小河镇境内!孟河城东有山小黄山、巴斗山、红沙山、狗头山、观音山、吴尾山、九龙山、孤尘山、塔山等九个山头。那么黄山口故名思如一间院子的出口处的院门是要把守住东西两山之间的孟河古城地区的关隘门户孟河镇在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武进县管辖,﹙经2002年4月常州市区域调整后才属于现在的新北区管辖﹚晋时的武进故城就在孟河这一带。历史上孟河与万绥分分合合多少次,曾有过阜通、南兰陵、万岁、万绥、等地名,还有孟渎寨,孟河堡、黄山门、孟河营等军事设施究设在何处?今孟河东山东南角的龙亭村的前城头,后城头两个自然村名,一直传说是古兰陵时期的古代城头,是否是当时的武进故城里的旧址,还是孟渎寨,孟河堡、孟河营的老城址?还有待考证。这段古孟城志处在常州和丹阳交界处的嘉山东和小黄山西的孟城地区历来是抵御外敌入侵常州地区的门户和军事要塞,在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叫”黄山门”的军事关卡要塞这个要塞在小黄山西侧到古孟城村之间!那么黄山口具体到底在何处?不要急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在汉代,,孟城还只是长江边上的小渔村。据《武进阳湖县志》载:东汉光武初年(公元25年),朝廷命开渎,从长江口掘到黄山下,遂成一个通江口岸。因水路通航,人口逐渐增多,货物交易繁荣,"廛集成市",故取名"河庄口",人称"河庄据《武进阳湖县志》记载:,六朝时的巴斗山﹙今丹阳市的界牌镇境内﹚还是长江中的孤岛,水涨山没,潮落山出,塔山周围原来是四面环水的洲田。东汉光武帝初年(公元25年),朝廷命开浚河渎,从长江口﹙抄瓢港﹚挖掘到小黄山脚下西边汤巷里﹙今城北村的汤巷里﹚从这两段文献证明清代以前常州地区的经贸往来以及从长江里运进来的货物以及必须要在小黄山脚下西边的通江口岸中转,这个口岸如同江阴的黄田港口,位置非常重要,而且这个口岸也在小黄山西侧山脚下和古孟城村之间,地理位置和叫”黄山门”的军事关卡重叠无凝这个”黄山门”的通商口岸就是我江阴文林潘氏宗谱提到的”黄山口”的事实铁证如山,只不过清代老孟河废弃不用自唐朝元和八年(813年)开通孟河的近一千二百年以来,地方志有记载疏浚过孟河的就有二十二次之多。至清雍正末年﹙1727年﹚又新开通了小河港﹙也叫新孟河﹚;光绪中叶时又开通了小河段的穿心港和拦门沙港后。荫沙港才可以和陆地直接连接,内陆河道才可以直接通到长江,船只也可直接通到长江而无阻了,所以老孟河的水利和航运作用的显示就已不十分重要了
这个叫黄山门又叫黄山口的军事关卡失去作用被废弃地名也在清代中期被改成”汤港里” 至今当地已无人知晓了!如今汤港里归老孟城村管辖不在原小河镇境内!而我从善公出生故地是否还有后人需走访调查!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广大宗亲指示!
江苏省江阴市潘明山
完稿于二零一六年十一月十二日
分享按钮>>【潘氏网新闻】潘氏文林分祖从善公原所居的金斗城以及黄山口今在何处的考证!
>>敲定人选|2016第十七届世界何氏恳亲大会主持人及特邀嘉宾经筛选人员已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