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费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费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费家巷里的“宰相府”
已阅:4369 / 回复:6(楼主)
站在费宅的天井,能望见市中心的钟楼
铺满鹅卵石的天井
宰相府的大门
住在费宅的主人,在天井里种了很多植物
老宅还保存着不少精致的雕花窗户
费家塘曾是费宅花园的一部分
作者:122.94.219.* (2009/4/3 17:24:39)
回复此贴
回复:费家巷里的“宰相府”
第 1 楼
走进费家巷12号,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总是萦绕在耳畔。这里是清朝嘉庆年间的体仁阁大学士费淳的故居,他是自清以来官位最高的衢州人。大学士在明清两代位极人臣,相当于宰相,周围百姓都称这里是宰相府。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铺满鹅卵石的天井、长满青苔的厚石板、精细的牛腿窗花,曾经的辉煌和荣耀依然在断壁残垣的缝隙里透出来。
作者:122.94.219.* (2009/4/3 17:25:08)
回复此贴
回复:费家巷里的“宰相府”
第 2 楼
费淳是杭州人,早年他随祖父衢州教授费士桂来衢州,就读于三衢学舍,定居在这里。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嘉庆年间,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费淳为官有政声,据史书记载,任太原知府时,知民间因争水利诉讼多年未决,命按旧河道开渠,民田灌溉受益。当地人建了座费公桥纪念他。任江苏巡抚时,因为天旱,为求雨跪在烈日下三日,老百姓民绘图赋诗以颂。后升任两江总督和河道总督,因为治理河道有功升迁至大学士,年七十三而卒。
作者:122.94.219.* (2009/4/3 17:25:52)
回复此贴
回复:费家巷里的“宰相府”
第 3 楼
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费淳的相府如今已经很难一窥全貌,其故居前厅大部被毁。只能从老人们口中探听一点曾经的痕迹。老人们说老宅门槛很高,屋里的柱子要两个人才能抱合,上面刻着费淳的真迹。现在的费家巷2号到18号原来都属相府,连费家塘都是宰相府花园的一部分。费淳回乡省亲时,还经常去费家巷附近的道观下棋。解放后,道观被拆了。其故居前厅被用来堆放粮食,悄无声息地化作一片废墟。等到了破四旧的时候,老宅中那些费淳的手迹,虽然曾经躲过了漫长岁月的侵蚀,却没能逃脱人为的破坏,毁于一旦。
作者:122.94.219.* (2009/4/3 17:26:16)
回复此贴
回复:费家巷里的“宰相府”
第 4 楼
如今残存的相府,只保留下12号那一幢房子。大门依旧别致,竖着一个雕花的木质雨篷。屋里住着一户徐姓人家,他们的祖辈曾与费淳同朝为官。200多年来,这些历经风雨的民居至今仍然以残败不全的肢体遮风挡雨庇佑后人,可以说是一种奇迹,但正因为有了人,才给这座凝重的古宅带来了生气。
作者:122.94.219.* (2009/4/3 17:26:38)
回复此贴
回复:费家巷里的“宰相府”
第 5 楼
在老宅的天井抬头仰望,市中心工商银行楼上的大钟铆足劲日复一日地运转着,钟声时时飘进老宅,敲打在屋檐的蛛网上。在这一瞬间,古城的历史仿佛是一函线装书,安安静静地躺在费府这个泛黄的书盒里……(
作者:122.94.219.* (2009/4/3 17:26:59)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6 每页5条 当前1/2页 [
1
] [
2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5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费氏论坛
执行时间:1,777.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费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