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湛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湛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湛氏家族起源发展及迁徙之研究(中) 已阅:2668 / 回复:0(楼主)

二、湛氏起源的历史追溯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问祖,必有其人”。“姓”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是由“女”人(母亲)“生”小孩(儿女)传宗接代而来;“氏”者,名也,两者构成“姓名”。先前只有语言习惯称呼,后来才有文字记载,用以区别于其他血统宗亲氏族关系。
追溯湛氏,起源于夏朝;湛(zhàn)姓,出自姒姓。在北宋《百家姓》中排103位,在当今全国姓氏人口未进入前300名。湛氏起源于上古夏代早期,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建国都于“斟鄩(zhēn xún)”(今洛阳古城约5公里的偃师二里头村遗址)。传说夏朝国王启死后,其子太康继位后,沉湎于声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激起民愤,被神话中射落太阳的后羿攻入夏都,灭夏称王。不久,后羿部将寒浞又篡夺政权。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帝王太康为了保留日益衰败的夏朝国都“斟鄩”的“皇家血统”的根,则将一块“人杰地灵、农盐著称”的宝地(古代潍坊市潍北平原的西北部, 今山东省寿光县《寿光地方志》)恩赐夏禹氏族中的一名“姒姓”大臣成立一个分支诸侯国,则赐国名曰:“斟灌氏国”,建“国都”于“斟灌店”(今寿光县东北20公里)。夏朝被灭亡后,太康的王妃在护卫的护送下跑到斟灌氏国避难,后生下少康,少康成年兴政,为极力恢复夏王朝而不断起事,斟灌氏国的军民也极力拥护。寒浞为了铲除少康后患,命长子浇攻打并灭亡斟灌氏国。斟灌氏国族人为躲避追杀,便约定把国姓“斟灌”二字合并,各取一半,合成一个“湛”字,即去斗去雚为姓,遂成湛姓。为什么“湛”读zhàn? 是因为“斟灌氏族人”与来犯之敌经过无数次战争后,无法战胜强悍的敌人,以退为保,将夏朝及国都“斟鄩”的“根”之源——“斟灌氏国”的子民姓氏改为“湛”,也是保家卫国而“战”的同音假借字,暗喻“斟灌氏国”人致力于保家卫国的“精湛”智慧。夏朝子孙沿袭湛姓,传延至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百家姓》注:湛“系出姒姓,夏同姓诸侯斟灌氏,其后子孙去斗去雚,合二字为湛氏。”历史考证表明:湛氏家族这支“姒姓”是来自于夏朝禹帝的后代,而大禹是我国历史上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是“三皇五帝”的华夏传人,华夏子孙最崇拜龙图腾,所以作为华夏子孙的湛氏家族自然也是龙的传人。
为了逃避战乱,斟灌氏国的继承人“湛”氏家族,迁徙至古应国犨县鱼齿山(今河南宝丰东南), “湛”氏家族人从山东逃到河南、河北后,为了避免敌人追杀,就相继约定把河流改为“湛水河”,把城邑改为“湛城”,从此湛姓人与水、与城相融,这是“湛姓人”的智慧,就这样把夏朝姒姓的“斟灌氏”的根留下了,不断在中华大地上生衍繁殖。
依《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所云:“湛氏以地为氏”,实为误传。根据史学家的考证地名的起源,按照人类—语言—文字—姓氏—习惯—命名—记载的历史发展规律,先有姓氏人居住,才有后人取其名。所以,历史事实证明:先有斟灌氏的湛姓,后才有湛氏地名。《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河阳轵,有湛水,旁有湛城”。(今河南省济源县西南,东南流入黄河)。湛水:“滍阳县,后魏末置雉阳县,隋改为湛水县,又改为犫城,唐改为滍阳,寻省,今为滍阳镇。”这里说的“湛水”就是现在横穿河北平顶山市区的“湛河”。春秋战国时,湛氏代出贤能,文藻蜚海内,才名价震朝端。其后,逐渐南徙,云龙凤虎,蔚起英豪,望出豫章新淦。”商周羸秦,远莫祥问,至汉魏六朝之世,其《湛姓部列传》所载:“汉有大司农湛重,荆州刺史湛仲,晋之内军咨议湛方生,梁之长史湛茂之,谯州刺史湛僧智,唐之州吏湛贲,晋之长沙郡公陶侃之母湛氏等均名登列传。” 陶母湛氏(公元243--318年),她与孟母、欧母、岳母齐名,是中国著名的“四大贤母”之一。唐宋以后,湛氏世系更是辉煌。如明弘治进士湛若水公著有《甘泉文集》,授翰林院编修,历南京兵、吏、礼三部尚书,隆庆中赠太子少保。他一生潜心钻研心学,创立了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的哲学思想体系,其学派被称为“甘泉学派”,又称“广宗”,与王守仁(阳明)并称为明代理学家两大流派之一。

湛氏家族文化随着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社会发展,“湛水”逐步发展成为“湛邑”城(相当于县城),在春秋初期属于郑国,继而被楚国所占,后又属于晋国。到了战国初期,湛邑又属于韩国。秦国灭韩国之后,在湛邑设置了父城县,汉朝时期因之。隋、唐时期,湛邑先后被称为汝南县、滍阳县、武兴县、龙兴县等,造就了中原湛氏文化的辉煌。
随着中原战乱,黄河水灾,湛氏家族后来从河南湛邑迁徙至安徽的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当初迁徙由于没有土地生存的资本,只好开展小农经济(小货郎)为主来维持生计,也就是南方“徽商”的雏形(历史考证: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朝)。由于安徽人多地少,变异思迁,很快就带着徽商的意识,迁徙至江西的豫章郡。(今江西北部)亦称南昌府、南昌郡。原为春秋时期的洪州之地,战国时期秦国置为九江郡。楚、汉之际置豫章郡,治所在南昌,其时辖地锦江流域的清江、九江、历陵、彭泽、柴桑等十八县和两个诸侯国。可想而知,当时其势力何其庞大。湛氏家族在江西大力发展小农经济,家家经商买房置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发展成望族,史称“豫章望”。湛氏家族在当时已经发展成为江西最兴旺发达的一支家族。《湛氏百七郎世系总谱》中这样记述:“初起祖江西省豫章郡南昌府宁化县石壁流王巢试剑处,后迁福建汀州府永定县、漳州府南靖县,再后迁广东河源、阳春”,最后定居广东增城新塘。
在“重农抑商”农耕文化的封建社会,江西湛氏家族能够取得“豫章望”的成就,促进了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是难能可贵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湛氏家族逐步发展为一部分人经商推动经济发展;一部分人读书传播儒家文化,参政议政,推动社会政治进步。随着时代的变迁,湛氏家族的一支后代从江西豫章郡迁徙至福建莆田经商,使“徽商”文化得到发扬光大,中国才有“北有晋商,南有徽商”之说,这与湛氏家族的迁徙经商文化传播有不可分开的历史渊源。
湛氏家族是一个不甘寂寞的迁徙民族。他们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和经商流动的迁徙,又有一部分从福建莆田迁徙至南蛮彝(今广东沿海地区)。由此湛家先民,在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创造了新的湛氏家园,既是湛氏家族繁荣昌盛的见证,又是湛氏家族历史保存比较完整的地方,湛家祠堂比比皆是,而且规模宏大。“湛若水墓”2002年被列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是历史的见证。湛氏家族的后代敢于创新和冒险,深入中国大陆最南端雷州半岛,跨过琼州海峡,登陆海南岛,甚至作为文化使者跟随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1433)远渡重洋四海为家,到处都有湛氏家族的迁徙痕迹。据说当时的随船湛氏翻译就将位于印度支那半岛古国(Champa Kingdom)按照“补罗梵”语意,简译中文为“占婆、占波”,将城堡翻译为中文“占城”,即“湛”的谐音(假借字),就是例证。当今中国第一批开放港口城市——湛江市,因历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因而得名。但是,据现存的《湛江地方志》记载,古“椹川”亦称“湛川”,简称“湛”,这些历史渊源无不与湛氏家族的兴旺发达有关。

作者:709081836@qq.com (2015/2/5 16:24:01)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湛氏论坛  执行时间:277.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湛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