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氏文化古迹】菏泽成家桥今昔

    中华成氏网 2013年11月6日 菏泽成福强


中华成氏网--弘扬成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动,激励后裔自强!


   成桥又名成家桥,位于菏泽城东北20公里,沙土集北6公里,日东高速公路北1公里,洙赵新河从村北蜒东去,新的经济大动脉沙马公路在村东纵贯南北。全村总面积2.75平方公里,三条东西大街,居民840余户,3420人,全是汉族,成姓占99﹪,另有少许吕、刘姓。耕地面积4300余亩,村委会下辖东成桥、中成桥、西成桥、卞屯、王庄、半面街、集七个自然村,13个生产队全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据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杨树苗、地瓜苗种植有传统优势。交通便利,村村通柏油路,为全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全村共有大型压板厂10家,木皮厂40家,职工1000多名,超市、商店10家,餐饮6家,大加油站1家,农资农药超市5家,综合性医院1家。村庄简史古有白河,河上有桥不知何时而建,明正德年1506-1521成氏先祖由曹州大成庄(现菏泽大成庄)迁居于此,以桥为名,曰成家桥。后河渐湮没,一桥尚存。成氏族人曾于康熙二十八年募资重修,且于桥下凿一琉璃井,晴日朗月,影投其中,相映成趣,颇为壮观。任氏一脉缘此风宝地,人丁兴旺,昌盛发达,遂成东、中、西三大村庄,为鲁西之门望族。历三百一十余载,桥基下陷,桥面失整,每逢雨雪,步艰,乡民无不望桥兴叹。公元1998年春,村民踊跃捐资,募集资金25000余元,募能工巧匠,重修此桥。以石砌成,桥面宽展,巧设栏;塑石马一对,栩栩如生,成为成桥村的标志性建筑。

   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改变了原有的以第一产业为主的单模式,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大丰收。发展经济的同时,以三月初六传统庙会为基础,大力发展民间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提高村民的实现小康村目标。风土人情1 饮食人们把“晚饭”不叫“晚饭”叫“喝汤概因“大跃进”时期,生活困难,白天干活,早饭、午饭必须吃干粮;夜里不干活了则以水煮野菜、树叶充饥,所以称为“喝汤”尽管现在晚饭也很丰盛,但人们仍然称之为“喝汤”。

   婚嫁上个世纪,男婚女嫁基本上按传统方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鲜有自由恋爱者。以娶媳隆重,嫁女简朴。大喜之日,亲朋好友皆祝贺。主家杀猪宰羊,大摆筵席。现在,青年男女外出求学、打工越来越多,交往广泛了眼界开阔了,大多追求婚姻自主,自由恋爱。但结婚仪式还必须按照传统来,且日益铺张。传统节日春节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又叫“过年除夕之夜,三五好友,一家老小,摆一桌菜,上几瓶酒,边看电视,边饮酒叙话。有的彻不眠叫“守岁”俗称“熬囫囵年”零点以后,就下水饺,放鞭炮吃了水饺,年轻人就三五成群,到年长者家里磕头、请天明后,小孩子穿戴一新,用压岁钱买玩具、吃食,热闹非凡。二月二虽不及春节、元宵节隆重,但也是一传统节日。俗称“龙抬头”家家炸年糕炒黄豆。可是炒出的黄豆不叫“黄豆”叫“蝎子爪”大概是因为过了二月二,天气转暖,蝎子等毒物开始活动,吃“蝎子爪”有祈求平安的意思。故事传说卓集是成桥行政村下辖的自然村,名为“集”

,可并不是集,庄子不大,十几户人家,人口不过百;更奇怪的是,卓集并无一人姓“卓”这是为什么呢?据说在早时候,姓卓的在卓集是第一大姓。卓集的东北角有一庙,庙里有一口大钟,钟有一人多高,敲击的时候声震数里。可每当庙里和尚敲钟的时候,卓集卓姓人家灶台上的锅碗瓢勺也跟着一齐响。卓姓人家以为是不祥之兆,纷纷搬离故园,另投他乡。姓卓的走了,庙也没了,但原址还在,十分低洼,被称为“庙坑”1958年,真的在庙坑里挖出过一口大钟,一人多高,上缴国家了。看来,这不止是一个传说。


(整理成福强)



分享按钮>>【成氏家谱源流】中华成姓源流及现状
>>【任氏网新闻】全球任氏宗亲会第一届第五次年会在遵义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