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氏网新闻】华夏姓氏渊源暨陕西成氏现状

    中华成氏网 2020年8月18日 潼关成洁


华夏成氏网--弘扬成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动,激励后裔奋发!

华夏姓氏渊源暨陕西成氏现状

一、华夏姓氏源远流长

 中华姓氏的起源,是从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记起。人文先始伏羲(风姓)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 楚帛书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

 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自古以来,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文献记载现存的姓氏共有5600多个,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

二、陕西成氏鼻祖

 姓氏之根在陕西,成氏鼻祖源周原。最大的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姬姓位于《百家姓》第297位,由姬姓直接演支出的周姓、吴姓、郑姓、王姓、鲁姓、曹姓、魏姓、成姓等411个姓 占《百家姓》总数504姓的82%,由这411个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中华姓氏始祖大多为周族姬姓,周族是居住在今陕西省谓水中游以北的部落,在时间上大约与夏、商两族同时。《史记?周本记》载:有邰氏之女名姜原,在野外踩了巨人的脚印,就生了一个男儿,名弃。也就是说姜原时代大约为母系社会,而她是周族的始祖母。至弃时便过渡到了父系社会,弃即为周族的始祖。《周本纪》载:弃善于经营农业,尧举他为农师,舜封他于邰(今陕西武功),号曰后稷,“赐姓姬氏”。弃的后裔子孙几经迁徙周国之都,至第十三世,古公亶父时,又率领族人迁徙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这里土地肥沃,宜耕种,《史记?周本纪》载:“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由此早期的国家组织结构已在产生,古公亶父被后世尊为太王。他有三个儿子,长子名泰伯、次子名仲雍、三子名季历。古公最喜三子季历,遂将周之王位传给季历。太伯、仲雍见此逃往南方建立勾吴国。季历立位后,不久为商王文丁所杀。季历有子名昌,即姬昌,史称周文王。他访贤能于渭水旁,得尚姜,立志兴国。商王对西部的周国兴起早有防范,曾被商纣王借故囚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姬昌死后由子姬发继位,是为武王。在姜子牙的辅助下,一举灭掉了暴虐的商纣王,商朝亡,西周立。周王室后裔便以舜之赐姓姬为姓,史称国名为姬周,其姓为姬姓。

 姬叔武〔西周〕,周文王(姬昌)第七子。武王克商,建周(西周公元前1066-前771年)在今天的陕西岐山、扶风一带的周原,后建都丰镐(今西安一带),封五弟叔武于“郕”。后周平王东迁(东周公元前770年)迁途“郕”到今山东省成阳建都。鲁庄公八年鲁与齐围“郕”,降于齐,后裔去邑,以成为姓。史志记载成氏源流近十个,叔武一脉是主源流,史称成氏正脉,陕西成氏也尊叔武为始祖。

三、陕西成氏古代名人

成瑨〔东汉〕,弘农[东汉时的弘农是作为地级行政区的郡,辖区范围包括河南省西部三门峡市以及洛阳市西部的洛宁、栾川等县,以及陕西省东部的渭南市华县、华阴、潼关。在东汉时,弘农郡北以黄河为界与河东郡(山西省西南部)为邻,西北角以渭水为界接左冯翊(冯píng,本义:马跑得快,此处义凭--依靠意;翊yì,辅佐之意),官名兼行政区名,汉代三辅之一。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即把京师附近地区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西邻京兆,以南是荆州,以东是国都洛阳]人,字幼平,少修仁义,曾被推荐为孝廉,桓帝时任南阳太守(荆州南阳),惠政及民。见《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按潼关成氏老辈传说的“成员外”可能是瑨公)

 成玄英〔唐〕(公元608—?),字子实,弘农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人,唐初道教学者。贞观五年(631年)召至京师(长安),号西华法师,约公元653年流居郁州(今连云港市)。玄英公学术著作颇丰,著《南华真经注疏》十三卷。见《二十五史纪传人名索引》

 成宗道〔宋〕,宋京兆长安人,工画人物,兼善刻石。见《画继》卷六。(长安成姓唯一聚集最多的庞留村现有成氏家人一千多人,按该村传说。宗道公可能是该村先祖)

 成敬〔明〕,陕西耀州人,字思恭,永乐进士,选庶吉士,只有庶吉士才能成为内阁大臣。见《献征录》卷一一七。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袓朱棣的年号,自公元1403年至1424年,前后共二十二年。

 成凯〔明〕,陕西耀州人。字敬子,景泰进士,官吏科都给事中(正七品)。明中枢监察系统中,另设六科给事中。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都给事中一人,正七品。见《古今读书集成.氏族典》卷三一三。景泰(1450-1456)为明代宗朱祁钰(1428-1457年)的年号,明朝第七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皇二子,明英宗朱祁镇弟,明英宗被蒙古瓦刺军俘去之后继位。

四、陕西成氏现状暨源流

 华夏成氏鼻祖叔武公的祖先在陕西周原,叔武一代也生于周原。山东曲阜的郭克畿教授和陕西宝鸡文理学院的成宗田教授都有专著考究:郕国初封畿(音jī. 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内,后迁封山东。《郕国历史初探》发表在《齐鲁学刊》1981年第四期,作者成克煜先生是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文中郭教授依据传世文献和考古成果,确定叔武公的受封时间,在武王克殷之前,受封时的郕国是在畿内,即陕西周原一带。平王东迁后,才封迁山东境内。《山东通志》载:郕国故城在成阳北三十里,菏泽市牡丹区在其辖区胡集乡探测到成阳故城遗址,报道发表在《菏泽日报》2007年4月11日第B03版《牡丹区探测成阳故城获得重大突破》。

 陕西关中好多地方世代口传老祖宗所生弟兄三人或四人的“老户成”之说。指的是郕国迁徙山东时,不愿离开富饶的大秦川,留在故乡的成氏先祖,分散到关中各地。而且大都以带有成字为村名:成家疙瘩、成王村、成家坝、成村等等,唯有潼关的老户成最后演变成如今的老虎城。耀州志记载,成家疙瘩老坟碑文记载“成氏先祖自明洪武时从武功法门寺,迁耀州石人堡居住。”

 陕西成氏人口现状:在册成姓6.7万多,加上异姓家属3.4万多,成氏家族达10万之众。

 陕北成姓0.6万,现富县人口居多,现有老谱从弟兄四人记起。老辈传说从山西太要而来,查遍资料只有陕西潼关太要,所以源流有待考证。

 关中成姓6.5万:渭南2.2万,按人口多少排序:合阳、澄城、富平、大荔、蒲城、白水、渭南、潼关、韩城、华州、华阴;西安1.6万,蓝田最多,庞留是蓝田的祖源地。咸阳1.9万、宝鸡:0.4万、铜川0.38万。

 陕南汉中0.86万,祖源以关中为主;安康1.6万、商洛0.3万大部分从湖北阳新迁徙而来,两地都有新修谱。

大多无谱,少数有谱。至于成氏宗谱记载说是山西大槐树移民,纯属牵强附会,山西运城成仁民和成宝富查阅史志,明朝大槐树18次移民档案8百多姓氏中,没有成姓。

 搜集考证家族源流是一项艰难严谨漫长的工作,欢迎各界同仁提供我陕西各地成氏文化信息,不胜感激!

 文中史实如有差错敬请赐教为盼!手机微信同号:139 9282 4416

陕西潼关成洁

庚子年孟秋(202008)於西安席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