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宋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宋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靖远历史人物:立功边陲的父子将军--宋可进与宋爱》 已阅:2440 / 回复:0(楼主)

清代雍、乾两朝,在广袤千里的西北边陲上,活跃过一队父子将军--宋可进和宋爱。他俩有功于边陲安定,颇受朝廷器重。宋可进,字东峰,靖远县大芦乡人。年轻时,因生活困苦流入甘州(今张掖)。他靠打短工度日,后投戎,因武艺高强,韬略出众,多立战功,升任参将、副将、总兵、甘肃提督,世袭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
    清世宗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台吉罗卜藏丹津发动大规模叛乱。雍正帝下旨,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提督岳钟琪为参赞军务,率师征讨。宋可进以京营参将随军进剿。敌攻镇海堡,宋可进带精锐之师支援,激战六昼夜,歼敌六百余人,俘获敌酋阿旺丹津,取得援围胜利。敌又攻西宁南川口,围中申堡,宋可进再次带兵支援,与中申堡守备马守仁联合夹击,大败敌兵,因屡次建战功被升为副将。
    雍正二年(1724年),罗卜藏丹津策划西宁东北郭隆寺喇嘛作乱。宋可进又带兵进剿,翻越三座山岭,连毁十个敌寨,同岳钟琪主力配合,直捣被叛军固守的郭隆寺,摧毁七所敌寨,焚烧据点七十余所。罗卜藏丹津的老巢在额穆纳布隆吉尔,他派大酋兵分屯诸隘。二月初八日,宋可进与总兵黄喜林出中路,岳钟琪与侍卫达鼐出南路,总兵武正安出北路,三面包围,趁夜幕进兵,至哈喇乌苏。黎明发起攻击,一举歼敌万人,迫使罗卜藏丹津离巢逃难准噶尔。这时,庄浪一带的谢尔苏部占据桌子山、棋子山,同纳朱公寺、朝天堂、加尔多寺的喇嘛相纠集,同新疆的噶尔丹策零互为联络,局势十分严峻。宋可进受命围剿桌子山,一日接战数次,身手重伤,仍奋勇争战,终于攻破敌巢,讨平叛乱。宋可进因此被提升为陕西甘州提督。雍正皇帝下谕称赞并告诫曰:“尔于前冬去春为国效力,建立如此大功。然尔不可恃功骄傲,或致举动乖违,有干法纪,较前更当自爱,以图永久。”雍正皇帝派他驻防河西,又下批谕:“朕于河西诸提镇中所倚仗者汝也。勉之!一切地方营伍诸事,悉心料理,敬慎毋忽!”宋可进也深感这提督任重,日夜小心,恐稍有疏懈,有负圣主倚任隆恩。
    雍正五年(1727年)十一月初五,宋可进接到安西镇总兵潘之善的军情报告:有十二名“鞑子”执兵器寻衅,赶走了柳沟堡头道沟喂养的二百匹马。宋立即先派二百人分路寻踪追拿。雍正皇帝得知这一军情,也向宋可进发出谕旨:“审观局势,青海夷人焉敢如是行为?或系准噶尔有意挑衅亦未可定,切嘱追捕官兵极加谨慎。防其引诱狡谋也。”宋可进即派甘州总兵官杨长泰会同安西总兵官潘之善,预备口粮军装,酌量遣发擒剿,使边陲得以安宁。
    宋可进在坐镇河西时,发现宁夏镇营地处沿边,极为重要。总兵一官统率属员,有弹压控驭之责,但在职的宁夏总兵官郭成功,却是年已七十二岁、起坐维艰的老朽,于是据实向雍正皇帝上折奏闻,结果及时撤换。由此可见,宋可进为镇守边陲,有直声敢言、勇于负责的良将风度。
    宋可进在任职甘州提督期间,曾重修居武庙。他在》重修武庙碑记》中说明了自己的意图:“予提衡全军,俾诸将观感,效法忠君报国之恩,油然而生焉。此则予深望也夫!”
宋爱,自小习武,弓马娴熟,超过其父。雍正元年(1723年),宋爱考中武进士,授三等侍卫。雍正二年(1724年),朝廷命宋爱到军中探亲,正值宋可进发动围攻桌子山之战。宋爱踊跃参战,保护身负重伤的父亲,一鼓作气攻破敌巢而建立战功。同时参战的河南河北镇总兵纪成斌见宋爱奋不顾身,极有胆量,代替宋可进料理营务颇有才干,因此上疏保荐,授宋爱为开封营都司,驻扎省会重地。后迁浙江绍兴镇副将、命署总兵,历南阳、永州、天津、定海诸镇。
    清高宗乾隆六年(1741年),宋爱提升为襄阳总兵,乾隆七年(1742年)调为安笼总兵官。贵州总督张广泗认为,古州(今凉山东北)系新辟苗地,诸镇中只有宋爱详慎周密,年力正壮,请求朝廷调补宋爱为古州总兵官。乾隆十八年(1753),宋爱提升为贵州提督。前任提督丁世杰因大肆役使苗民去职,宋爱接任后,采取抚慰怀柔的策略,不烦苛强求,不用武力,因而得到乾隆帝的褒勉。
    宋可进和宋爱父子二人,为清室江山的稳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QQ1129729524
该帖子被宋生祥在2014-4-18 18:56:36编辑过

作者:宋生祥 (2014/4/18 18:52:19)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宋氏论坛  执行时间:587.9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宋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