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河洛姓氏梁姓
- 中华梁氏网 2009年12月13日 梁强
河洛文化—河洛姓氏—梁姓
梁姓人口现在排在第20大姓,分布很广,以广东最多。其来源不少。
一、出自嬴姓,为颛顼帝之后裔伯益的后代。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嬴姓。周宣王姬静时,伯益的裔孙受命征讨西戎,不幸兵败被杀,他的五个儿子立志为父报仇,请求宣王拨给他们兵马再次西讨。宣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拨给七千精兵,刻日起程,结果大获全胜,宣王对其一一封赏,其中老二被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人称梁伯。至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灭掉梁国,梁国贵族便改以国名“梁”为姓氏,以纪念故国。这支梁姓后来发展成为梁姓最大的支派,是天下梁姓人的正宗。
二、出自姬姓。《路史》记载:“平王子唐封南梁,安定梁氏出此。”《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云:“此以邑为氏,系出姬姓。”东周时,周平王姬宣臼有儿子唐被封在南梁,治汝,汝即今河南省汝州市西南(曾隶属洛阳地区)。后为楚所并,其后子孙以国为氏姓梁,是为河南梁姓。楚有大夫梁公弘,亦为南梁后裔。另外,中央电视台录制的《百家姓》介绍说:周平王姬宜臼封儿子唐于梁,古称安定乌氏。这个“梁”在今甘肃省。据梁启超儿子梁思礼说:唐的36代孙、宋朝进士梁绍最先迁居广东新会。
三、春秋初期,韩、赵、魏分晋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开封市),魏亦称梁,此梁国灭亡后一部分人姓梁。
四、其他小的来源。1、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推行汉化政策,进行姓氏改革,将鲜卑族拔列兰氏集体改为梁姓。2、南北朝时的匈奴人、北宋西夏党项人中有梁姓。3、《郑通志•氏族略》云:“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以晋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者。”4、清朝满洲八旗中良桂氏等有的改为梁姓。
晋末,梁芬因晋室离乱,举族渡江南迁。洛阳梁姓,除土著居民外,多子山西江西、河北及河南各市、县迁入。
梁姓形成了安定(今甘肃、宁夏交界处)、天水(今甘肃天水)、河南(今河南洛阳)、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等郡望。其堂号:仪国堂、保善堂(宋时右丞相梁克家,风度修整,原则性强,虽近亲、权幸,也按原则办事,好人赖以保全。封仪国公)等。
梁姓常用楹联:满江还响红玉鼓(南宋女将梁红玉,与丈夫韩世忠共同抗金,激战于黄天荡,她击鼓助阵,鼓舞士气。被封为安国夫人、扬国夫人);新派常吟卓如诗(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梁启超,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和其师康有为共同倡导维新变法,人称“康梁”)。少白宏篇红线女(明代戏曲作家梁辰鱼,作有昆曲《红线女》);卓如杰作墨经书(梁启超曾撰有《墨经校译》等著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清代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文学家梁章钜撰苏州沧浪亭联)。政惟求平便民;事皆可与人言(梁章钜自题联)。闲为水竹云山主;近得风花雪月权(清代书法家梁同书题联)。凤质龙文光华相映;景风淑气仁寿风登(清代张岳松赠梁章钜联)。守古老家风惟孝惟友;教后来恒业曰读曰耕(清代乾隆进士梁山舟撰书联)。南中喜得秦淮海;天下愿识韩荆州(程春海赠梁茞邻联)。建阙修官周翰献五凤楼赋(宋代翰林学士梁周翰,以辞学为流辈所许,有文集及《续因话录》);为官作宰清慎勤三字符方(明代良吏梁孟敏的事典)。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梁姓历代名人225名,如:东汉时期,居住在安定乌氏(今甘肃省平凉西北)的梁竦,入仕于朝廷,官至大将军,专朝20多年,其两个女儿分别被顺帝、桓帝立为皇后,儿子梁冀也官至大将军。当时梁家一门中前后共有7人封侯、3个皇后、6个贵人、2个大将军,并拥有30多亿财产,不仅完全控制着朝政,而且还亲自废立了冲、质、桓等3位皇帝。所以,在东汉中叶的几十年中,梁姓人最为风光。汉朝还有隐士梁鸿、易学家梁丘贺。隋朝“解事天子”自称皇帝的梁师都。唐朝有文学家梁肃、天文学家梁令瓒、画家梁令瓒。宋朝有太尉梁师成、抗金女将梁红玉、剧作家梁辰鱼,当过县令的梁山伯,修复太和殿的梁九,又有梁兴。明朝有戏曲家梁辰鱼。清朝有书法家、军机大臣梁国治,史学家梁钜,兵部、工部尚书梁诗正,学者、改革家梁启超。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梁士诒。
从大槐树迁民之梁姓后裔分布于鄂、湘、陕、甘、豫、鲁、冀、京等地。
分享按钮>> 梁氏族徽 与梁姓源流:
>>梁姓概况孙以国为氏姓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