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闵氏有关的地方——闵家寨

    中华闵氏网 2012年3月15日 闵氏家族


   山东费县汪沟镇闵家寨闵子祠成为海内闵氏续谱处和祭祀处。其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乾隆皇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

   闵家寨在山东省费县东北角,京沪高速公路在其东约1公里。闵村向东南30公里可抵达临沂市,向西南25公里可到达费县城,西北120公里为曲阜。闵村位于山东省第二高峰蒙山之前,坐落在平原上,地势略呈北高南低。其南北纵距约有2公里,东西纵距约有1公里。耕地2697亩,村落占地200多亩,闵氏族人的茔地—闵林有98亩,整个村落拥有土地3000余亩,基本上属于一个传统农业耕作村落。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总人口2313人,其中男性1175人,女性1138人,总户数747户。闵家寨是一个强单主性村落,闵姓人口2025人,他们自称是孔子弟子先贤闵子骞的后人。其次是邵、杨、武、孟、李、刘、卓、陈等几个小姓家族,共计218人。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闵子骞被追赠为费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进封琅琊公,并遣尚书陈尧叟到沂州祭祀,特荫裔孙守祀。宋度宗咸淳三年改封费公。早在宋代闵村就有闵子骞的祠堂,今闵子祠中存有宋代王旦关于闵子骞的赞辞碑碣。金代资政殿大学士张万公、元代费县县尹邵显祖都留下过碑碣。张万公的碑说:“览《费志》,知费为闵侯恭桑之乡。”邵显祖的碑说:“详览《费志》,邑之东北六十里许有其故宅,乃于桓魋之乱,长子沃盈迁于此而卜居焉。” 《沂州府志》卷首绘有“费县图”,图中标有“闵子祠” 。今闵林中有闵子骞长子闵沃盈墓。闵氏族人世居此地不知有多少年了。李景星《费县乡土志》“本境氏族”部分列有闵氏宗族:“先贤闵子之后,现传六十八代。” 而今已有77代。该村闵氏族人清代早期曾经乱宗,闵人只知自己为多少世,而不知自己为什么辈份。清代中后期族中有一庠生前往曲阜抄袭孔府行辈,自那以后,闵村闵氏族人始步孟氏、颜氏、曾氏之后尘,以孔姓行辈为自己命名的行辈。

   闵氏宗族以孔子弟子闵子骞为始祖,而闵子骞以“鞭打芦花”的孝行著称于世。孝道是这个宗族的内在核心价值,孝成为每个宗族成员所自觉追求的文化身份与人生品味。帝国时期,由于正统与道统的合谋,即相互给予的合法性,国家崇儒尊孝,设文庙进行祭祀,给予孔子后裔及其弟子们的后裔以很高的社会地位(既有实际的又有象征性的),历代予以褒封。然而,国家设立衍圣公府的目的还不止于此。它企图通过一套组织制度达到对孔氏族裔以及诸圣裔进行社会控制的目的。因而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幅景观是:国家设立衍圣公府,衍圣公府又配合国家在孔子的一些弟子所建立的族群中设立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他也理所当然地是奉祠生),每个圣裔的世袭翰林又在全国设若干奉祠生,每个奉祠生实施对各处祖庙和族人的管理。具体到闵人来说,康熙三十八年始获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的资格。当时天下有十二处闵子祠,因而设立了12个奉祠生,负责每年春秋两祭和相关族务。今天来看,每一处闵子祠坐落在一个闵氏族人集中居住的村落里,而这个祠堂周围数个、十数个、乃至数十个村落里的闵氏族人都来这个祠堂祭祖,并声称祖先曾经从该祠堂坐落的村落里外迁。这样,每一处祠堂在周围一定区域里凝聚了一个血缘世系群。就闵氏大宗而言,它拥有世袭翰林(奉祠官)、家长官、举事官三人所构成的管理天下族人的机构,但是作为闵村这样的小宗,它只拥有奉祠生和一个家庙管理委员一类的组织。奉祠生相当于族长,却不是辈份最高和年龄最长,而是由经济和其他因素来决定;家庙管理委员会只是三五个人,并不是由每一个房支的支长构成。闵子祠每年实行春秋两祭,但祠堂除了供奉始祖闵子骞以外,并没有现今各房支的祖先牌位。因而,我们说,闵子祠实际上是一处纪念古代文化英雄的庙宇。另外,它也没有族规,族务的处理是根据日常的民间惯习来调控。


分享按钮>>湛氏诗人——湛方生
>>盛氏名人——盛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