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姓姓氏略考梅氏姓氏渊源!(一)

    中华梅氏网 2009年4月14日 万家姓


一、姓氏用字:méi,梅,楳,枚。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汤后裔太丁之弟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殷商时,商王太丁封其弟于梅(今安徽亳县)为伯爵,世称梅伯。到商纣王时,纣王荒淫无道,梅伯数进谏均不听,反遭纣王废黜,最后遭纣王杀害。
  周武王姬发灭商纣之后,感其忠贞,又封梅伯的后裔于梅邑(今安徽怀宁梅城),号为忠侯。其后世子孙遂以祖先封地为姓氏,称梅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梅氏正宗。

  第二个渊源:源于百越族,出自南北朝时期百越王梅安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记载,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农历4月,百越蛮王梅安,带领渠帅(部落首领)数千人至京师进贡方物,并求留质子以表忠款,北魏明元帝安抚之,授其为安蛮太守。
  该支荆楚南蛮民族中的梅氏,在汉朝时期即世居于南阳郡宛县一带(今河南南阳),因境内有梅溪河,因此引为汉姓,称梅氏,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个渊源:源于古越族,出自唐朝初期安南蛮渠梅叔鸾,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新唐书》记载,安南蛮有渠(首领)梅氏。
  唐朝开元初年(公元714年),安南(今越南北部)蛮渠(首领)梅叔鸾叛唐,举三十二州之众,外结林邑(今越南中部)、真腊(今柬埔寨)、金邻(今泰国北碧府)等国,自号黑帝,辖众号称四十万,占据海南。
  梅叔鸾,公元?~722年,又名玄成,是越南梅朝的开国君主,亦是唯一的一位君主。梅叔鸾家族原来没有姓氏,是古越民族的后裔黎族,因家乡枚埠地区有著名的梅山(今越南河静石河),故为梅氏,称梅叔鸾。
  梅叔鸾家中贫寒,及后迁至玉征(今越南南坛),自小便要每天到山上捡柴、干粗活、种田及放牛。亦因为长期的体力劳动,成就了他健壮的体魄,以及黝黑的肤色。
  自公元624年唐王朝在越南设置交州都护府后,越南便从隶于唐朝,当地人民都需要向唐朝缴交赋税以及服役。越南当地的人民长期不满唐朝的统治,故此于越南并入唐朝版图的二百多年间,曾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反唐运动,梅叔鸾反唐就是这四次反唐运动的第一次。
公元722年,梅叔鸾号召向唐朝进贡品的农民起义,随即便聚集了邻近地区大批对唐朝政权不满的民众。梅叔鸾并于沙南设置根据地,借著地形险要的优势,以图对抗唐朝的军队。另外,他亦沿著蓝江,于卫山附近建起万安城,称帝并建都于此。梅叔鸾并联合邻国占婆、真腊,以及响应起义、居于骆州都护府各地的山区酋长等,北上攻下交州都护府城宋平。一时间,唐朝于越南的政权被攻陷,梅叔鸾所建立的梅朝亦得以短暂统治越南地区。
  唐玄宗李隆基得讯后震怒,左监门卫将军杨思勖主动请行,以属下御林军为核心,诏募各首领子弟十万,组成军队前往征讨。
  这位杨思勖生性鸷忍,杀戮心极重,所得俘虏后必剥面(剥去面皮)、皦脑(挖出脑浆)、褫发皮(剥掉整个头皮)以示人。杨思勖只要抓住敌酋,多缚于格柱,探其心,截手足,活剔其肉以食,俘虏肉尽乃得死。因此,属下将士人人惮服,莫敢违其令。
  杨思勖与安南大都护光楚客繇马援设伏,梅叔鸾人等率军十二万进入埋伏后,杨思勖一声令下,将士人人奋勇,一举击溃梅叔鸾的起义军,之后大肆杀戮,封尸为京观(将尸体堆砌成一座壮观的大尸丘)而还。
  梅叔鸾起义失败后,众多安南人民为纪念他,纷纷以他的姓氏为氏,多称梅氏,成为今越南梅氏的主要来源。


分享按钮>>三门梅姓始祖——梅盛
>>梅姓姓氏略考梅氏姓氏渊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