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

    中华林氏网 2012年9月10日 万家姓


林震(1388-1448年),字敦声,祖籍是长泰县善化里(今枋洋镇),后移居县城。明清两朝,漳州府只出过一名状元。出身贫寒,自小志向高远,聪颖好学,明宣德五年(143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居京八载,因素性淡泊明志,故无激流勇退。还乡后谦恭自持,品性高洁。

观灯产子 震惊乡里

明朝洪武年间,长泰善化里产坑农户林春芳,勤耕为食,纺织为衣。发妻张氏秀女,身怀六甲。正月初十半夜,林张氏梦见观音佛祖,降临在她床前,左手拿一支含苞待放的莲花,右手举起送子白玉香钟,扬手指示说:“庶子张氏秀女听着,你家祖辈行善积德,为人忠诚,克己待人,扶贫济困,今可得贵子。但须记住,麟儿临水降生,日后必有大贵,好自为之。”言罢隐去。林张氏一觉醒来,把梦中观音菩萨指点的事告知丈夫,丈夫也不甚理解。事有凑巧,岳家正派人来催女儿回家作客,赶赴上元观灯,欢叙天伦之乐。本来正月正是林张氏临盆之期,未敢出门。林春芳见是岳家来请,不敢推托,禀了父母之后,立即到林墩圩雇把轿子,送张氏往娘家速行。
林张氏的娘家是县邑人和里溪园社,这是个好地方:东傍龙津溪可通石码,西有锦江港红花夹岸,村社是个莲花宝地吉穴。
林张氏回到娘家,免不了合家欢聚,说不尽骨肉深情。转瞬正月十五上元佳节,黄昏饭后,张氏家庙前人山人海,锣鼓笙箫,热闹非凡;庙里花灯绚丽璀灿,一片大闹元宵的欢乐景象。
张氏秀女跟着兄嫂、弟妹早就杂在人群中赏灯。突然感到有白光一闪,掠入腹中,顿时,腹痛难忍。父兄急着要扶回家,林张氏实在寸步难行,顺势靠着墙角蹲下。瞬息婴儿降生,嫂嫂弟妹连忙把她围住。天井口一阵大风,厅里花灯全熄,人群中大叫“奇怪”。“哇哇哇”三声啼叫,人们正在黑暗中找寻,父老兄弟姐妹混成一团。林张氏兄长张振华立即脱下外衣裹包婴儿,快步冲出庙门。 倒也怪事,庙里花灯一齐恢复光亮,村里的族长,说声:“灵气被外人拔去,快夺回来!”人们大喊大叫,把住路口,要抓婴儿回来过秤脱气。人们一起冲出门外。张振华无路可跑,只好抱着婴儿,冲入莲花池中,婴儿本是鱼古鱼代神降凡,下水后,正是得水相荫,翻跳不定,张振华好不容易抱住,涉过池岸,躲得无影无踪。这时候,上年纪的人们,说着:“算了,初生婴儿下水也是活不成了。”因之,大家不再追捉,自回庙里观灯。从此,这个奇闻震动了县城里外。经此一番震惊,张家就给外孙儿取名“震”字。待到林震入塾启蒙,启蒙老师另起林震表字“敦声”。

林震是漳州府历史上唯一的状元

  据林震自述:“夜则读书于室,昼则樵于山,倦而息影林樾下,出携卷腰底,读之声朗朗出树间。”经多年苦读,他学问渊博,文章超群。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林震参加乡试,考中第六名举人。对此,胸怀大志的林震并不满足,再历十年刻苦学习。明宣德五年(1430年)林震进京会考,获第15名进士。据传林震参加殿试时,宣德皇帝出《月中丹桂第一枝》题。林震才思敏捷,即赋:“骑鲸直上九天台,亲见嫦娥将桂栽;幸得广寒宫未闭,待臣连月抱归来。”皇帝闻之大喜,御笔圈定林震为新科状元,大魁天下。此科第二名榜眼为建安(今建瓯市)龚锜,第三名探花为莆田林文。福建省囊括榜首前3名,闽中一科三鼎甲,至今传为佳话。

  林震状元及第后,即授翰林院修撰兼国史编修。他居官八载,担任文学侍臣。曾主持编修《明实录》。林震出身清寒,淡泊明志,不愿浮沉宦海,乃于明正统二年(1437年)“称疾告归”。

  林震回乡后,闭门读书,以诗史自娱。他持身谦恭礼让,待人接物从无疾言遽色,非因公事不至郡邑之庭。林震居家之时,广藩(广东布政)曾两次聘请他赴粤主持乡试。林震慧眼识人,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受到士林的赞誉。

  林震是漳州府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漳州(今芗城区)塔口庵及长泰县城南门,各建立状元坊(现已无存),以示彰扬。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林震在家逝世,享年61岁,葬于长泰县钦化里(今属武安镇)康林山,坟墓未立碑石,可谓淡泊生后。林震元配薛氏,继室黄氏,传有三子一女,其后裔一部分传衍外县及台湾等地。朝廷曾颁旨,敕封林震继室黄氏为安人,今圣旨保存在长泰博物馆。

  林震富有文学才华,写下不少诗文,惜多已散失。今存有《儒学科贡题名记》、《林氏族谱序》等文章以及《紫极宫》、《春日偶成》、《归省》、《元宵》、《题苏步坊》等30多首诗歌。长泰县仍存有林震生活、读书、墓葬等文物遗址。位于长泰县城状元巷的状元井,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有关林震的民间故事,脍炙人口。诸如:林震在漳浦海岛读书,该处因此得名“林震屿”;林震状元及第时,家中井鸣三日;林震卒之时,有星坠于其户;林震在金銮殿上“一笔化三千”,与江西沈文求争元夺魁;漳州因有状元方能称“府”等。这些故事世代流传,表达了百姓对状元林震的崇敬。
 


分享按钮>>林环
>>林大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