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可石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一天,东台城宁树路便民桥口的“洪清德”茶号的店堂里,来了一老一少两个人,长者约摸40多岁,少年不过十二、三岁。店内管事一见他们,连忙打招呼。原来长者与店东是同乡,都是安徽歙县三阳坑人,主客落坐,品茶后,店主人说:“什么风把你贵客吹到这儿来哪?”客人道:“我特地在绩溪亲戚家挑选了这位小伙,送他到您这儿来学生意,他叫胡氵允 源,名成章,是绩溪瀛州大坑口村人。”主人忙说:“请你放心,我会照应他的”。从此,胡源泰茶庄的创始人胡氵允 源便与东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少小离家 艰难创业胡氵允 源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出生在安徽绩溪登源河畔瀛州乡大坑口村(古称“龙川”),因家境贫寒,少年时生性淳厚,为人笃诚。到东台这年,他刚满12岁,进店后,很快便和店员们熟络起来,并学会了东台地方话。胡氵允 源习商刻苦,办事机灵、稳重,“日当店面,夜宿店堂”,很得管事的喜爱,后来安排他担任了“水客”。“水客”,又叫“水脚”,专门从事进山采购徽州高山名茶。俗话说:“茶庄好开,水客难求”,说明一个好的水客对鉴别茶源、茶质以及行情要相当了解,要具备相当经验和辩别能力,才能充当此任。同时,采购工作又是一件十分艰苦的差事,东台到徽州相距千里之遥,交通不便,每次进山收茶叶,要雇骡马和挑夫将茶叶运至歙县的深渡码头,装上木船顺新安江运至杭州,再由大运河转运到东台。胡氵允 源诚实敬业,不怕辛苦,保证了茶庄的顺利经营。为此,店管事根据他的业绩,奖励了他一笔可观的酬金。同时,在采购中,胡氵允 源自己也顺便做了几笔茶叶购销生意,积蓄了一笔创业资金。转眼到了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夏,东台地区海风大作,潮水漫堤,浸没亭灶房屋。7月份,运河淮堤五坝尽开,里下河九县一片汪洋,老百姓绝粮无食,当时民谣“道光道光,十年九荒,有水秋麦,没水栽秧”。灾民们吃了上顿愁下顿,茶庄生意一落千丈,经营十分困难。胡氵允 源不得已离开茶庄,与在东台经营茶叶的徽州同乡洪氏、王氏两家合股在东台开设裕泰和茶庄,可惜经营不到一年,洪、王两姓便因市口偏冷,生意清淡,动议拆股,胡氵允 源毅然凑钱买下其它股份,改合资为独资,首创“胡源泰茶庄”。经多年苦心经营,以货丰价廉取信于顾客,经营状况日趋好转,业务量不断增加,令同行们刮目相看。 二、举家东迁 共兴茶庄咸丰三年(1854年)到同治三年(1864年)的12年中,清军在徽州地区与太平军进行着拉锯战,广大百姓涂炭于战火中,纷纷逃离避乱,而此时东台一带,尚无战事,局势甚为安定,市面也较繁华。胡氵允 源冒着生命危险,多次绕道到徽州山区采购名茶经杭州湾绕道海路转运到东台一带。由于货源不断,茶品优良,使茶庄的营业得以发展,东台各茶庄亦因其货源充裕,进货均从他这里购进,使他获利颇丰。胡氵允 源生活俭朴,精打细算,不久又集其所蓄,在泰县独资开办了“裕泰和”茶庄。同时,又在泰兴黄桥开设了“裕泰和”分店。当时大多数茶号都是惨淡经营,而胡源泰生意兴隆,蒸蒸日上,并将分店拓展到东台的乡镇及靖江、扬州、上海等地,成为徽商中的“茶商巨擘”。宣统三年(1911年)以80岁高龄返回绩溪大坑口老家。三年后,病逝于故乡。咸丰九年(1859年),胡 源之子胡树铭(1847~1908年)在老家读完了三年私塾,这期间,胡 氵允源将全家老幼搬迁到东台居住,胡树铭亦随父到东台的茶庄学生意,四年后胡树铭在东台学徒师满回胡源泰协助氵允 源担任水客,负责茶叶货源采购工作。同治九年(1870年),胡氵允 源为培养他的管理能力,派他去靖江季家市经营那里的茶庄。胡树铭接手店业后,刻苦钻研业务,很快掌握了茶庄的经营之道,他牢记父亲谆谆教诲,以“徽骆驼”的精神,继续保持节俭家风,讲究信誉,注重商业道德,从茶叶的选购、装运、储存、包装到销售等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深得顾客的满意,生意日益兴隆,以致历数十年不衰。胡树铭在操持茶庄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培养儿子胡炳华、胡炳衡兄弟俩,考取文武秀才,并让他们继承祖业,扶持他们习商营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1岁的胡树铭积劳成疾,不幸病故于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