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被低估的人

    中华管氏网 2012年9月25日 万家姓


与老子一样,管仲也算是孔子的同时代人。不过,管仲显然要比孔子大很多,按照时间的推算,孔子出生的时候,管仲已经逝世数年了。如果把管仲与孔子进行比较,更可以看出管仲的不凡了。孔子虽然在《论语》中自夸:“如果谁用我执政,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但事实呢,似乎不像孔子想象得容易。孔子五十二岁那一年,受鲁国国君重用,三年之后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根本没有出现三年有成的局面,相反,因为杀了一个少正卯,限制了鲁国的思想自由,也影响了鲁国的经济发展。跟管仲相比,孔子既不能像管仲那样教育农民怎样种庄稼,也不懂得怎样选拔人才;更不懂发展经济要用非常手段、军事要搞阴谋、外交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了。孔子只会重复那一套恢复周礼的论调,天真地以为只要实现了他所倡导的那一套意识形态,就能治国安邦平天下,就能将国计民生的问题解决。一个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尽管也有他本身的价值所在,但以此为方法,是无法治理好国家的。

 

从现代政治的角度可以看出,管仲的才华,除了表现军事和政治之外,还表现在经济、哲学、法律、外交、教育、人才、管理以及道德伦理等各方面,既有治国平天下的实践经验,也有相关的理论总结。按照常理来说,这样一个开拓政治局面,影响历史发展,并且导致社会产生巨大变化的人,应该是有崇高的思想地位和历史地位的,但在中国历史上,管仲的地位,似乎远远低于同时代那些怀才不遇的“空谈者”,比如孔孟、老庄等。连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只是将管仲列入《管晏列传》,总共只有数百字的篇幅。漫长的中国历史,只有晚清时的梁启超算讲了一句公道话,认为管仲是“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现在看起来,梁启超的这一说法,一点都不为过。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在《论语》中,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有两处,一处是有人问孔子:“管仲俭朴吗? ”孔子的问答是:“管子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意思是管仲将一些市租据为己有,不算俭朴,即不算廉政。另一处是子贡和子路问孔子,对管仲背叛公子纠辅佐齐桓公怎么评价?孔子的回答是:“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管仲辅助齐桓公做诸侯霸主,一匡天下,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张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可以看出,孔子对管仲总体上是肯定的,但同时认为管仲做人还有很大缺失,谈不上一个道德完人。一个有污点的人,是不值得大力提倡的。

 

管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境遇呢?想来,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在我看来,中国文化最大的薄弱之处在于认识。对于事物的认识,在很多时候,总是由于不够深入,理解能力不够而出现偏差。中华文明一直算是农业文明,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有着狭隘而迂腐的成分。比如过于相信个人的自觉,不重视人道,理性意识淡泊,科学精神匮乏,辨伪机制、创新意识以及法制精神薄弱等等。这当中最大的表现就是孔孟所提倡的 “君子之道”更像是空中楼阁,由于缺乏对人性的深入了解,显得虚无缥缈。从现代哲学的角度来说,孔孟的君子之道是建立在“性善”的前提下的,但实际情况呢,人性本来就是无是无非的,谈不上“善”,也谈不上“恶”,它只是复杂多变。儒家的出发点有问题,决定了“君子之道”的整个哲学体系有问题,也决定了那种“君子之道”道德教化治国的方式无法实现。

 

与此同时,中国人重言不重行、重名不重实的习惯和传统,又使得中国文化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对实践者和操作者缺少足够的研究和尊重。管仲是一个管理者,也是一个制度的创造者。历史是由后人写就的,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诸多的思想和认识,大都体现在具体措施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真正呈现在后人面前的,已变得相当渺茫了。因此,当人们在整理某段历史时,往往会因循旧日的文字资料去寻找,很难通过当时的世俗人心去比较和鉴别。这样的方式,使得历史的整理者很难,也无法体会一些管理者的高妙和良苦用心。再加上历史的整理者往往都是没有实践经验的文人,对于曾经的管理者,很难有切合实际的判断,甚至,对于他们的位居高位,还在潜意识里怀有深深的嫉妒。因此,有关历史的评价总是隔了一层——这当中的反差,或许,还有人性阴暗的成分吧。历史是复杂的,在分析历史时,不可不正视这些看起来细枝末节的问题。

 

因为这样的思维习惯和传统,中国文化对于那种实际上迂腐,却更有悲壮的色彩的方式更为推崇;或者,推崇洒脱而富有游戏精神的老庄。比较起管仲的理性和实际,孔孟的方式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更符合中国文化对个人的道德要求;老庄呢,则更纯粹,更像一个完美的人生理想。并且,像孔孟和老庄,一辈子都在“修身”,虽然在诸多方面不同,但都堪称道德完人;不像管仲,似乎总有道德上的瑕疵。历史的记述者总是被更多的情感因素所左右,正因如此,人们更觉得孔子高山仰止,老子智慧无边,孟子的英气勃发,庄子洒脱自然,他们的文化和思想地位远远地高于管仲,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分享按钮>>浅介《管氏宗谱》——俞元楼
>>被遗落的管家之一(安徽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