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应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应氏论坛 >> 家谱分支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蜜岩千古情》跋二(2) 已阅:1696 / 回复:0(楼主)

《蜜岩千古情》跋二(2)

首先,作为一个地域文化的“门外汉”,他的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就象一个小学生; 同时,他又象一个虔诚的信徒,为了搜集应氏文化
的相关资料,他又不舍昼夜,多次奔赴于省内的永康、奉化、宁海、
舟山等地,还北上河南,西至四川、东到安徽,访问百岁老人,寻踪
古人足迹,在古宅、老桥、墓道的荒草之间,寻寻觅觅,与时空对话,
同历史倾谈。
其次,为了方便写作,年逾古稀的他还自学上网,借助网络查阅
了许多资料; 与年轻人一样,开博客,写日志,发图片,大大丰富了
博客内容,为网民提供了许多独家发布的“蜜岩信息”,他也因此而
结交了不少“应氏文化”爱好者和同仁,感受着网络时代的快捷与便
利。他总是边搜集边整理,边写作边修改。有时为了一个数据或提法,
多方请教,反复比较,渐渐形成自己最后的文字。
再次,对于一个晚年才涉足地方文史的爱好者来说,也许他写的
文字并不那么完美,或者说有不少方面还有待于探讨和斟酌,但可以
说,他所搜集的有关“蜜岩应氏文化”的资料,迄今为止是最丰富、
最完备的,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今的“蜜岩之最”了。
对此,许多人并不理解: 自己享受着副师级生活待遇,妻子退休
后也有丰厚的生活保障,一双儿女不仅家庭幸福,而且还拥有各自的
一番事业。老先生还要这么忙碌,到底图的是什么?
他曾对我说过一番意味深长话:“我13 岁从宁波江北岸码头乘
作战机帆船乘风破浪离开家乡,从此,天涯孤旅,在军营奋斗了大半生。
但儿时的故乡一直是抹不去的记忆,梦中的牵挂,直到46 岁才转业
回到鄞州工作。现在自己虽然早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对家乡
蜜岩总有一种愧疚感,想为父老乡亲做些什么。”于是他想在自己的
有生之年做好两件事,即种植红豆杉和出版一本书。前者是为了报得
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后者则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种文化记忆。他也
说过:“给予子女再多的钱物也会花完,只有精神才能传承。”这就
是感动我的一位长者。
与应义植先生相识4 年多来,经常见面聊蜜岩、聊鄞州,还相约
一起探古访幽,对话时空,在历史的斑斑驳驳中寻找答案。在与他交
往和接触中,他对故乡的挚爱早已融入在每一个举手投足之间,那怕
178
是一条小路、一汪水池、一段残垣或是一页发黄的文字,他都会停下
脚步,驻目凝视,按动像机快门,有时还会提出一些疑问。对于遇到
一些不同看法时,他从不与人争执,总是静默地倾听着,事后又设法
查阅相关资料,再用商量的语气给予回复。他给人的感觉就象一个淡
泊平和的谦谦长者,于是读他的文字没有距离感,就像用同一种方言
在随意地嗑叨,聊着身边的人和事,聊着昨天的风和雨。既没有那么
多的讲究,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但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早
己扑面而来,使飘逝的历史开始清淅,让模糊的面容逐渐鲜活。我们
在倾听着一位谦谦长者聊着蜜岩应氏的过去与现在,点点与滴滴。
这就是一位让人感动的长者。
冯 炜 达
2011 年2 月8 日


作者:蜜岩娃 (2011/6/24 10:18:3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应氏论坛  执行时间:3,820.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应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