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侯氏——清朝时期侯氏

    中华侯氏网 2010年11月3日 侯尚培录



    第一节 政军商界侯氏
    侯七乘——(1619~1695),字仲辂,城内人。世屠勃香镇,素称世家。高祖崇祯六、七年,明末农民起义军席卷汾西县西境,乘父乃举家移居县城。
    七乘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祖父侯增光一生嗜书如命,受其影响乘之父侯甸7岁即授书,13岁应童子试,此后邑试、郡试屡列前茅,然一生未仕,隐居乡里。七乘幼时,家教甚严,课读艰辛,五岁入学堂,七岁出口成章,十岁目中无余字,书室之外不接一人,不辩一物,区区县城,竞多年不识家门。至13岁与兄七旒同出应试,牛、马、犁、锄诸物皆全然不识。七乘兄弟三人,均才思敏捷,科考屡列前茅,名震河东,史称“河东三凤”。
    七乘为甲午举人,戊戌(1658)进士,初任吏部观政,后任福建汀州府武平县知县。丁艰后补授福州府闽县知县。因有政声,康熙十年(1671)八月升江西广信府同知。康熙十四年(1675)七月,以病挂冠归里,读书、著述了却余生。时乘母多病,家无余资,恐老母百年之后无力料理后事,遂联友十人,结社“孝思堂”,会文之余,月鸠金钱,择人经营,取其息为助丧之资。至晚年则足不出户,虽贫病交加而笔耕不辍,终卒老于贫。七乘一生著述颇多,今存《孝思堂集》10卷,未刊诗文有《过庭传书》等10余万字,今佚。
    清初广东、贵州提督——侯袭爵,汉军镶红旗人。顺治六年七月,管佐领。八年闰二月,授刑部理事官。
  十年十二月,擢广东肇庆总兵官。十二年正月,总督李率泰以袭爵勇敢有为,约兵爱民;疏请移驻德庆州要地,兼辖罗定、东安、西宁三州县。十三年六月,袭爵疏言:“镇标左右两营马步兵,原备征剿之用。刀枪、弓箭皆各营自备,日久腐朽,且所辖罗定、东安、西宁等州县并肇庆城守水师营马兵俱缺盔甲、器械。粤中山寇海氛不时窃发,请一律制造,以裨战守”。又言:“向来各城守将备与有司官,往往因小嫌互讦,激成事端。请敕下抚、按严加申饬”。并得旨允行。九月,遣守备蔡忠光会剿怀集县贼,克松岗巢寨,生擒贼八人;招抚伪崇阳王朱蕴铃及贼渠李盛功等。十一月,罗定州贼罗成基与其党萧鼎、李仲伦等踞州属之云致峒,袭爵率标兵三千抵其巢,连破三栅、五寨,成基创毙毙,擒其伪中赖洪恩等;鼎、仲伦相继就抚,余党悉平。十二月,因病解任。
  康熙四年七月,补京口左路水师总兵官。十六年十二月,调广东高雷总兵官。十七年四月,擢广东提督。七月,“海逆郑锦犯泉州;上命靖南王耿精忠、督饷侍郎达都等自潮州率兵赴闽解泉州围,袭爵与副都统尚之璋、总兵马三奇固守潮州。十月,疏言:”潮州密连闽疆,屏临大海。自经变乱,水师船只毁失;兼以达濠、南澳、井洲诸岛逆贼停泊为巢,与潮阳等处相隔带水,窥伺已非一日。还来寇犯福、泉,各岛勾连,眈眈思逞。潮属营汛多环山枕海,道路辽阔;镇标额设两营,除派防要汛外,在城兵仅三百余名,汛险兵单。请复设潮州镇标中营官兵五百余员名、大埔营官兵六百余员名、潮州水师总兵一员、左右二营官兵一千余员名,以资弹压”。上允其请。十二月,“海贼”百余艘突犯潮州之铺前炮台;袭爵遣游南击秦可京等水陆夹攻,阵斩伪参将都司等五人、首级二百余,生擒三十四人,毁贼船二十。十八年二月,「海贼」杨金目等犯山头仔海岸;袭爵遣副将蔡茂植等迎击,斩级千余,毁贼船三十,贼奔溃。茂植跃舟逼攻,斩伪翼将赖武、杨雄及贼党二百余,生擒伪副将郭凤、杜开等。九月,疏报“井洲岛逆恃海为险,臣与镇臣马三奇议水陆夹剿,秦可京等由东路登井洲海岸,分兵直冲贼寨。破贼城二,斩级五百余,焚贼巢七。蔡茂植等率水师由西路抵井洲海面,贼截港拒战,官兵奋击,沈贼船十二,阵斩伪副将李栋、林雄、伪参将周武,斩级五百余;乘胜登岸,连毁贼营九,贼败遁。适南澳、海山等贼拥众来援,遂与秦可京等合师截杀,焚贼船十四,沈死者甚众;余贼悉遁”。十月,疏言:“臣标官兵,原设马二、步八;康熙十四年,改为马一、步九。粤省幅员辽阔,枕临西粤、密连闽漳,标兵有援剿四应之责。况值海逆流寇互相出没,分头策应;非藉马力,曷克星驰扑剿。请照督标例,复为马二、步八。俟事平日议减”。下部议行。时平南将军赖塔等奏调广东潮州、碣石两镇舟师会剿“海逆”,恢取厦门;已得请。十二月,袭爵疏言:“舟师会剿厦门,不便有四。闽省大船三百余,配兵三万余以当一路。潮、碣两镇额船,共止舶船、赶曾十五可以出洋;其余皆系舫艚,每船仅可配兵二十余名,均非驾驶出洋之船。水军又系新募,未经操演;何能独当一路?船小兵单,势难远出闽海:一也。闽、粤东西相距,风信不同;非比陆路可计日会合。倘风涛阻滞,彼此悬隔,难以定期夹剿:二也。且达濠、南澳诸逆,密连潮疆,时窃窥伺。门庭之寇未尽根株,难以远出会剿:三也。即如达濠诸逆,可期一鼓汤平;而沿海逆贼尚有谢昌、李积凤等狂逞于广、肇、高、雷等处,连日飘忽,与郑逆声气连络。倘乘虚突犯,何凭堵击,难保必无他虞:四也。但今奉有成命,除已咨催两镇整理船兵外,臣目睹形势,若不据实披陈,恐致贻误”。得旨:“侯袭爵既言潮、碣战船难以出洋,汛兵尚患不足;宜停其调拔。可仍分拔舟师作进攻状,以分贼势”。十九年四月,疏报“将军赖塔统兵驻潮,与臣会商进剿达濠海寇,分拔满、汉官兵前至马窖夹击。臣与赖塔亲临海口,水陆齐进,径奔达濠海面;贼首江钦、邱辉等率船百余出磊石门拒敌,我舟师奋勇直前,炮石如雨,贼死命拒战。我陆路兵自后山冲下夹击,左右翼满、汉官兵飞驰接应,击败逆贼,沈贼船八、夺贼船五,生擒伪宣尉使洪磊及贼徒三十二名,阵斩伪副将二,贼势披靡。我兵夺取磊石门,贼复纠船二百余拒敌;我兵转战愈力,贼且战且退,将至马窖海面,水师总兵刘显芳等督兵放炮夹攻,又击沈贼船五,淹死贼徒甚众,夺贼船三并器械等物。余贼遁出外洋,救获难民一千三百余名口”。五月,疏报“达濠既平,南澳游魂胆落。臣与副都统张梦吉、总兵刘显芳领各标官兵水陆并进,直抵南澳岛口,伪将军李荣等贼艘六十余自深澳出,蜂拥迎敌;我兵鼓勇直前,矢石交下,游击周琬身先士卒,斩伪副将一,夺贼船。官兵前后夹击,又斩伪副将二、翼将一、逆徒五百余,夺船四,贼众烧死、落水死者无数。追击至海山口,余贼四散;我兵回捣山巢,拆毁炮台三,焚贼巢五——计屋二千七百余间。积寇巢穴,扫除净尽”。并得旨嘉奖。
  二十一年十二月,调贵州提督。先是,滇、黔底定,廷议裁兵;云贵总督蔡毓荣以:“恢复未久,请候三年后裁汰;并大定镇压缺兵,急需募补”。两疏皆经部驳。至是,袭爵疏言:“裁兵之议已久,但贵州东粤、西蜀、南滇、北楚,为四省咽喉;且在万山中,苗蛮繁多,性嗜劫杀;又向被吴逆潜踞,今恢复未久,人怀疑惧:非重兵不足弹压。计通省经制兵二万六千有奇,防隘、护粮各营每以汛广兵单告。今留兵二万外,裁兵六千六百有余,并家口不下万人。一旦聚减,兵非土著,无家可归;兼之旱灾频仍,资生乏策,势必相聚为匪。乞将各镇应裁之兵,酌拔抚标及大定镇压充补缺额,无容另募。其余,候三年后照数裁完”。下部议,从之。
  二十七年十二月,卒于官;年六十有二。
    子居广,由荫生官山东布政使。 
    侯荫昌——介休北贾村侯氏商业世家的财东。幼时聪明过人,清乾隆年间,其祖父辈经营绸缎、茶叶和钱铺字号,资产积累百万两银以上,被人称为“侯百万”。其商号由平遥城发展到北京、上海、武汉、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市。在平遥城有协泰蔚、厚长来、新泰永、新泰义、蔚盛长,介休有义顺恒、中义永,北贾村有新长记、德长蔚,运城有六来信,河北赵州有天兴记等。此外,还在其它地方设立分号数十处。这些生意大部分是绸缎庄、茶叶庄、钱铺等。由于家资日益丰厚,侯氏在北贾村,接二连三大兴土木,先建筑了三个村堡,这就是现在北贾村的旧堡、旧新堡、新堡3个村庄。
    到清嘉庆二十几年上,侯荫昌父侯庆来死后,侯荫昌从父辈手中接任商号财东后,商业不断开拓发展。道光初年,他看到平遥日升昌票号搞得十分活跃,于是,也有了搞票号的想法,恰巧这时日升昌的大掌柜和二掌柜之间闹矛盾,侯荫昌便设法把二掌柜毛鸿岁拉拢过来,担任了侯氏字号蔚丰厚的总经理,在毛鸿岁的操办下,很快将侯氏的蔚丰厚、新泰厚、蔚盛长、天成亨、蔚长厚、蔚泰厚等6号全部该为票号。经过道光、咸丰、同治几个朝代,票号得到大发展,在全国50多个省、市建立了分庄,成为信誉很高的介休“侯氏蔚字号”。到光绪年间,总资产达到七八百万两银子。在晋商票号中,一举成名,名列前茅。
    侯氏蔚字号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许多票号分庄,计有:上海、苏州、宁波、厦门、福州、南昌、长沙、常德、汉口、沙市、济南、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成都、重庆、兰州、西安、乌鲁木齐、广州、桂林、梧洲、凉洲、开封、周家口、道口、昆明、太原、运城、曲沃等地。经营机构如此庞大,而且有一套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因此利额越滚越大。以蔚泰厚为例,咸丰六年至光绪五年,共算过大帐7次,每次每股分红多则一万两,少则七八万两。这样蔚字号的声誉日高。尽管平遥日升昌票号是山西首创的票号,基础雄厚。然而,敢与日升昌展开激烈竞争者唯有“介休侯氏蔚字号”而已,经过多年的竞争,蔚字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虽然使日升昌心感不快,但通过竞争,使社会金融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清同治三年到光绪十年,是蔚字号发展的极盛时期。举凡官家粮赋税款、兵饷丁银以及清政府的横征暴敛、贪污受贿等开支,均由票号过局,票号大发其财。同治十三年,清廷兵饷不足,曾向蔚字号借过21万两银子。光绪三年,北方出现大荒灾,山西巡抚曾国荃代清廷向各票号劝募,蔚字号财东侯荫昌独自捐出一万两,曾国荃给他送了一块“乐善好施”的牌匾。光绪末年,大清银行成立后,山西票号由盛转衰,业务每况愈下,不久,侯荫昌去逝,由其过继子侯从杰继任财东。这时规章制度松懈,各分庄经理已腐化成风光绪三十四年,侯从杰去逝,蔚字号由侯从杰其妻掌握。这时,辛亥革命爆发,蔚字号在兵荒马乱中,大受损失,纷纷停业。到民国10年,连剩下的最后一各蔚泰厚在内的蔚字号,全部停业。从侯家的发家迹史可已看出,侯荫昌作为该家族的一个核心人物,他很有才干,他创业成功的主要密诀,首先是有胆有识,机敏果断,并且善用人才,善于掌握商情,敢于投其巨资,在商海中竞争而一举成功,成为山西票好中一个很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侯王宾——(1820一1896),字鸿仪,平遥城内人。18岁时弃学入蔚泰厚票号,道光三十九年(1839),外出住庄北京分号达十年之久。后因母亲年迈多病,遂辞职回家,奉养老母。同治三年(1864),天成亨票号经过整顿,财东侯姓以俸股请出任总号协理,负责号内事务。总经理武子健与其共事未久,即发现侯王宾人才难得,于是主动让贤,将总经理之职交付侯王宾,自己告退。
    其时,正值西北边陲多事之秋。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遭灾,兰州兵变,泾阳(今陕西径县县境)一带回民起义,各种动乱使天成亨在西北各庄业务难以正常运行,一时号内存银不抵外债。侯王宾立身庄敬,慎言语,寡交游。接任后,事无巨细,必亲自检视。修订号规,综理调度。用贤能,退不肖,所涉之人无不心悦诚服,很快安定了各分庄。随着形势的稳定好转,天成亨不仅稳住了西北方大宗业务经营权,而且还拓展了西南、中南的汇兑业务,使天成亨票号在侯王宾执号的30余年中,利润超过一般票号的十倍。卒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享年76岁。
    侯 芝——江苏上元人,清代著名女文学家,侯学诗之女。清代著名文学家梅曾亮之母亲,她写的许多词流传于世,其中《再生缘》最为著名。 
    侯云登——河南商丘人。道光二十一年进士,由内阁中书洊升刑部郎中。咸丰六年,补江南道监察御史。奏言:“皖、豫接壤,向有捻匪,自粤匪北窜蒙、亳,捻匪乘之蜂起。捻首张洛行更句结苏添福等,合为一股,所过荼毒,蒙、亳迤北,归德以东,数百里几无人烟。一误于张维翰,而永夏受困,马牧被焚;再误于武隆额,而贼扰掠归、陈。武隆额虽撤归巡抚英桂调遣,并张维翰迄今未闻撤参,且其营勇,多杂匪类。今邱联恩军亦溃败,归德决河未堵,防备綦难。傥捻匪逾河而北,句结东省灾民,其患甚大。查匪逾十万,扰及四省,惟赖兵力兜剿,而调集需时。莫若以勇济兵,请于皖、汴、苏、鲁接壤之区,设立勇营,简员督办。本年二月间,命已革左副都御史袁甲三随同英桂剿办捻匪,请即加以卿衔,责令募勇。其于劝约乡团、捐办勇粮,必能悉心筹画,次第举行。拟办法四条:一,酌保文武,劝惩悉照军营之法;一,审度地势,择要安营,与官兵互相策应,遏贼北窜;一,急筹粮饷,请先由粮台拨给,并四省就近州县动项奏拨,仍劝捐以资接济;一,明定赏罚,认真训练,以严纪律。”等语。疏入,朝廷颇韪其议。
    九年九年,掌京畿道事务,授给事中。又言:“捻匪蹂躏豫境二十馀州县,仍分股四出焚掠,扰及直、东边境。虽有关保、博崇武等军,兵力过单,马队未能精壮。傥贼再蔓延,非独豫省全局不保,直、东亦防不及防。救急之法,惟有直、东两省防兵并力进剿,并请催副都统巴扬阿将所带马队赴豫,与关保合军剿办。并请令副都统德楞额统军由归德探贼剿击,必可制胜。再东明、长垣已无匪踪,请令直督将所派东明、长垣之兵,出境协剿,以壮声威。豫省肃清,直、东南路,不待设防,均可无虞矣。”十年,授甘肃宁夏道,同治元年,陕回倡乱,灵州被围,佐领富隆阿援军战失利,云登督兵勇进剿,斩馘无算,围立解。护督恩麟上其功,加按察使衔,赏花翎。
    时宁时宁夏令彭庆章屡请散团,云登以回性险诈止之。恩麟檄云登开城纳降,庆章暗为回匪内应,变猝起,云登率兵巷战,被执不屈,死之。子锡田同遇害。
    侯起龙——(1856-1895)原名侯朝阳,后改名侯起龙。淮阳县侯楼村(今属郸城县钱店镇侯楼村)人,后被皇封为山东镇台(总兵的俗称)之职。他的一生功德显着,有“降龙入海”的美名,其事迹在家乡广为传颂。
  勤学苦练
  侯起龙5岁时就拜侯三元为师学武,当时他能骑在马上挥动70公斤的洋刀,自如地举动70公斤重的掷石。但他并不满足,想更上一层楼。他就又制了三块掷石,一块90公斤,另两块各70公斤(三块掷石存于侯楼村),并在其村西修起了约7米宽、长1000米的跑马埂子。他用的弓箭,需有90公斤的力气才能拉开。他用了三年的苦功,能骑马射箭,能把90公斤重的掷石搬到他那马步姿势的两腿上。由于他勤学苦练,武艺超群,于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了会试及殿试,考取丙子科进士。
  挖河风波
  光绪十四年,安徽龙山侯氏、董氏两族因挖河发生矛盾。董家将河道挖在侯家坟后,侯家不让,于是就大打出手,告状打官司,两姓视若仇敌。当时董家户大人多,且有秀才练总撑腰,而侯家则力所不及,但不甘于受压。涡阳县衙立案调解,因两家互不相让,案件悬而未决。侯家看官司不占上风,忧虑万分,无奈派员来河南淮阳的侯集、侯楼、侯寨向侯姓爷们求助。因地处两省隔州隔县难于如愿,当时侯起龙、侯立本、侯三元、侯廷珍等名人劝说来人:“回去对当事人说,不要声张惹事,这里虽有功名在身之人,但出任当官者无几,出面过问无能为力,暂且忍耐,以后再说。”来人返回后,董家看侯家求援无助,就更加嚣张。侯家一忍再忍,无奈就又派人前来求援:若不去人,宁死也不回。侯起龙等人见来人心切,推辞不了,便与几位名人商量议定:以去涡阳游览观赏为名前去调解。遂出车四乘,去者全是文武生员、举人、进士(侯起龙)和受过皇封的十余人。当天住宿龙山,一早进城观光,观察动静。这引起董家的关注,消息传出惊动全城。涡阳县司衙原在鹿邑任职,久与侯立本相识。侯立本、侯起龙等人便登门拜访,涡阳司衙见到侯立本,知其来意后便说:“侯年兄你暂且回乡下,今晚我传董练总进城议事,劝说董家将河道改挖,一为侯家解气,二为侯家争光,两家和好岂不乐哉。”董练总进城见到涡阳司衙后说:“侯董两家挖河一案,已引起了众人的关注,西乡(指河南)来人有功名前程者甚多,若县堂调解不了,非进京打官司不可!”涡阳司衙说:“依我之见,不如将河道改挖,两家和好。”董练总听后一一应允。于是侯家率人把已挖好的河平了,在光绪十五年正月立碑以作纪念。从此侯董两家和好如初,亲如一家。
  筑堤堵口
  光绪十八年(1892年),黄河在郑州段决口,淹没几十个州县。光绪皇帝得知后,拨黄金、白银,派遣国卿,修堤堵口,拯救灾民。当时官吏昏庸,见财弃义,大批钱财被官吏私吞,黄河决口一连三年未能堵住。皇上闻之怒极,将河道总督斩首示众,其余官吏依法处置。之后选派山东巡抚杨某任河道总督,侯起龙任河标。
  侯起龙遵从皇上旨意,率众筑堤,大小官吏各负其责,粮钱按指定分派,任何人不得私占。民众日夜赶工,无人敢违,工程进展较快。
  就在大堤将要合龙时,突然河水猛涨,水流甚急,无人敢下水打桩橛,眼看就要前功尽弃。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侯起龙不顾个人安危,把生死置之度外,拿起一根绳,一头拴在岸边树上,一头系在腰间,扛着木桩,掂起油锤,一个飞步跳下水去抡锤打桩。众人见此情景,一拥而上,大堤迅速合龙,堵住了决口。
  筑堤堵口完成之后,河道总督进京交旨,皇上问道:在筑堤堵口中,何人贡献最大?河道总督将侯起龙领众治水之事,一一陈述于皇上。为赏赐功德,皇上遂封侯起龙为山东镇台之职,并拨银两,在其家乡侯楼树起了高14米,粗约0.7米的旗杆(毁于1946年)以示贺之。侯起龙筑堤竣工返乡探亲时,由于其长期战斗在工地,劳累过度,到家后不久患病,不幸去世。(李四端:郸城县政协)
    侯光昭——号荣封,广东云州府府台侯公世封之末子,少年聪颖,学绩优良,曾获州府院考第一名,甚得世封公喜爱,其兄长光辅、光治、光会均为廪生、秀才,又得众兄帮助,学业突飞猛进,被誉为侯家“千里驹”。道光癸卯考得贵州乡试举人,随即赴京参加甲辰科进士考试,获取贡士,经殿试,取为三甲九十名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分赴广东,以知县用为龙门县知县,能得民心,治绩优异,不久因生病回藉病逝,年仅29岁。公喜作诗,曾遗赴京考试诗壹百余首,佚于文革,仅有后人记忆一首,诗曰:
    白云沙沙雨初晴,榜留燕山万里城。
    今朝不分人贵赋,离江十里便来迎。 
    侯光职——号述堂,邑之南乡人,世居松林,嘉庆丙子科举人,丙戍科大挑一等,以知县用,分发粤西,历任陆川、兴安,柳城诸县知县,升任郁林直隶州知州,凡所任之州县,被民称颂,卓有政声。为官十多年,所至不携眷属,常说勿使子弟染公门气习,其教育子弟的方式是非常好的。程氏宜人在家延请名师教两个儿子读书,长子名元杰,号松阶;次子名元斌,号二允,由于刻苦攻读,均获得州邑廪生。正当身强任职之年,公即辞官归里,郁林州民及广西巡抚挽公留任,公以不再愿意为官辞谢上峰。回家后,把剩余的俸银分给六亲,父族之人足衣,母族之人足食。居住的松林寨周围彻石墙作为坚壁躲敌之所。当时人们都说,公太过虑,谁还来偷你呢?及公去逝后不几年,洪秀全在广西组织人民起义反清政府,本地有农民参加响应,大家才开始佩服公有未来先知之明。
    到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本地缘人勾结遵义的杨隆喜造反,围攻黔西州城四十余天,跟从的老百姓很多,附近的老百姓依赖公所修的城堡获得保护。
    又到同治壬戍年(公元1862年)洪秀全干将石达开部在金陵失败,来到平远州,准备进攻大定府,带兵到六归河岸边。公之两子元杰、元斌奉府令率领团民数百人,隔河安设大炮数十位对面轰击,号军不敢进攻,退回平远,救活了受灾受难的老百姓难以计数。然而,到了当年秋天,造反的人突然来到大定,赤手空拳的老百姓也涌入松林院内,避难而来的男妇老幼百姓两三千人,嗷嗷待弊,松阶、二允兄弟每天叫人做饭用米粮2000多斤,分给大家吃,十多天不知倦待。
    后来造反人撤退,有钱粮 士绅前来还粮酬谢,松阶昆仲一概不收,并说恐以后再有战乱,一个院堡不能全部住扎,又号召大家一道在老院侧修筑同老院大小相同的新院,这样有事时,两个院子互相呼应,可以接待更多的难民避难。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冬天,号军攻破州城,苗民攻破府城,逃到松林的老百姓很多,松阶、二允均给大家供应粮食三天,并分别住扎在两个院子内,无钱的用竹子搭棚居住,并送给粮食做饭吃;有愿到其它地方的,送给路费。因为来的人非常多,松林发生瘟疫,松阶精于医药之术,派人到四川购了数百金银的药材,每天在两院堡中来回诊治,不收分文钱材,医好了患者之疾。当时,州境屯堡被造反者攻破的达到十分之八九,惟有此院堡和黑坡营堡完好无损。经过这次战乱,光职公及两个儿子松阶和二允建筑城堡保卫人民,拿出粮食救济人民,购药治疗患疾的人民。光职公的贤嗣皆能继承公的衣钵,名德和仁义,超过他们的人没有。公一生善于作善事,所做善事,指不胜屈,性格豪爽、朴实,没有富贵傲慢气。二允因战功保举任县令,不乐于做官,但曾任过古州训导学官,没几年也告归林下,松阶先殁,里人士绅至今仍然思慕他们。
    侯光宗——号君平,乾隆四十八年生于罗鬼寨,同治四年卒于苗屯,葬侯家营。
    光宗公少时入学,勤奋攻读,聪明灵利,考入州学深造,获得廪生。因参加乡试未取,便在乡中务业。后便应光职公之聘,随光职公到广西陆川、柳城、郁林诸州县任中,办理文书公务。十余年间,凡经办之事俱井井有条,深得光职公依重,光职公辞官归里,光宗公亦随还乡,且将家由罗鬼寨迁到黑坡地方,配合光职公,修筑黑坡营堡(侯家营),作防卫战乱之备。 
    咸丰四年十月,黔北农民起义军与本州岛起义缘军配合,占据州属广大农村,围攻黔西城四十八日未下,因援城的官兵赶到而撤围。翌年,年过“古稀”的光职公奉上札饬,与族人和地方士绅多次商议,办起了南乡忠义团,训练团丁,以忠义激励士气,强化户口管理,维护地方治安。咸丰七年,遵札率团参与进击据守三节箐的缘军;次年,受调率团参与收复黔西城之战;咸丰十一年,尊札派人参与进攻据守黄坭屯之义军,同治元年春,受命调子和孙率团到六归河北岸阻击太平军石达开部;秋,大平军围攻黔西州,又奉札参与援城战斗。在多次战斗中,忠义团表现勇敢,光宗公又筹粮八百石支援官军,获受军功六品。
    同治三年十月,号军袭破并控制黔西城,派队攻取了乡间许多营寨。光宗公因年事已高,遂命子元钦、孙敦本等带团参与复城未克,只好回屯据守,常与来攻的号军激战。同治四年初夏,贵州提督赵德昌率官军前来复黔西城,光宗公闻讯积极配合,命孙敦本等率团奇取了号军的沙子坡(今金碧镇刘家寨)大营。光宗公鼓掌大笑曰:“贼营不难攻取,州城亦可收复!”因过于兴奋而发疾,自知于世不久,便唤诸孙到床前嘱曰:“我将不起,诸孙中能接我事者唯敦本,必将各贼屯及州城收复,我去世后,有世界时,尔等当教子孙以耕读为重,克勤克俭,勿费先业,素所教者,克不可忘,我心安矣”。属后不久,即同治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卒于侯家营上,并葬于此,享年八十三岁,坤山艮向。
    光宗公卒后不足一月,敦本公率领忠义团民协助官军,于五月份击败号军,收复了黔西州城,同治九年,时为黔西州团务总理,上级和地方人士推荐,封为蓝翎五品,候选县丞的敦本公请求追封祖、父两代获准,光宗公及子元甲公,均诰封为奉直大夫,妣皆封为太宜人。
    侯敦本——号兴泉,奉政大夫元甲公次子,生于清道光十八年,卒于宣统二年,享年七十二岁,黔西州黔兴里一甲黑坡屯人。公少入私熟就读,后入州学,勤奋攻读,学绩优良,选为附生(秀才)。公获青云之志,想在自己的一生中作一番事业。然而,生不由已,正当花季之年,奋发进取之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彼伏此起。咸丰四年,本州岛“在缘人”起义,配合黔北农民起义军,占据黔西州属广大乡村,围攻州城四十八日未破而撤走。事后,道府州札饬光宗公办起南乡忠义团,地点在黑坡。在此形势下,敦本公只好回乡习武,协助祖父光宗公和父亲元甲公办理团务,训练团丁。咸丰七年至同治四年春(1857-1865),随祖父光宗公及父辈带团参加战斗,参与了进攻三节箐、黄泥屯义军之战,到六圭河阻击太平军,解围州城和收复州城之战,以及保卫黑坡屯等战斗,经历大小七十余战,皆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多次取胜。
    同治四年初夏,受命带团夺取了号军的沙子坡大营,光宗公过度兴奋而发疾,不久去逝。敦本公料理丧事后,遵嘱继承团务,率团协助贵州提督赵德昌,进行收复州城之战。战前命令团丁各带柴草一捆,午夜至西门城外,垫在墙根,燃烧柴草,登墙入城,经激烈巷战,击败号军,复城成功,随后又率团攻破乡间号军的许多营地。回乡后半年多时间,是年腊月和次年正月,农民起义军又两次袭破州城,敦本公亦率团民参与两次复城战斗,得到贵西道福运涛大人的赏识,命为黔西州团务总理,协助知州调理政务,辅政中,勤勤恳恳,办事公道,得到民众称颂,誉之为“三异”政绩。是时,敦本公作有《克复州城有感》诗一首,诗曰:“甲子州城数遭殃,奇谋克复心始畅。善后抚民勤为政,复我名邦运筹忙。”又作《南乡感事》诗反映战乱后城乡恢复的景况;“五载风平两宾霜,废兴事迹细推祥,愧无善政称三异,喜有弦歌动四乡。”鉴于敦本公办团务辅州政绩,地方人士和当政者的推荐,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云贵总督刘岳昭奏报,满清朝廷恩准敦本公为候选县丞,府经历,授蓝翎五品衔,诰封奉直大夫,例升奉政大夫。又准敦本公之请,上封两代获准,祖光宗公、父元甲公均诰封奉直大夫,祖母和生母均诰封太宜人。
    光绪初年,敦本公把家从黑坡迁居抬桥坡。有一年发生饥荒,饥民涌入该地,敦本公安排他们开垦田土,修造山塘,不论大人小孩每人每日发粮一升,既济了饥民,又开出田土百倾,山塘数个,为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宣统二年,敦本公卒,葬于“堰塘尾”,巽山干向,孙肇鑫撰墓联为:“遵先人遗训,克勤克俭;承祖宗家风,惟读惟耕。” 
    侯敦化——号巨川,白坭田人。公年少在乡中读私塾,由于品学兼优,成绩出众,深得父亲贡生侯元宾先生喜爱,遂接爱先生推荐,送之到黔西州学读书。公到州学后更加刻苦学习,《四书》、《五经》等烂熟于心,每次院考都获得优等,后参加府试,取为廪生,取得了奉禄。又经几年的进取拼搏,参加三次乡试,都未录取,但公仍不荒学业,继续攻读古籍文献,因公勤奋攻读,文章遍赞于府属,后提督学院来巡州学,取公为贡生,获得了出仕机会和资格。
    公出任都匀府训导,同知府张英共同振兴都匀教育作出贡献,因公才识卓异,张知府遂送子张之洞到都匀就学,因公善诱,张文才突飞猛进,推荐他到贵山书院继续深造。
    时贵州乡试考试开始,公被推荐为乡试读卷官,帮助主考官改理考生的卷子。在改考卷时,有一考生文章写得很深奥,主考及改卷官改答不出,遍寻省中之人,无有知其出处,转到公手上,公把字义典籍出处一并写明交给主考,主考惊曰,先生是贵州的真才子也。因此受到主考官的器重,由此主考向贵州巡抚、提督学院推荐,公被省府提升为贵山书院山长。公在贵山勤理学务,贵山书院教学质量大大提高,深受巡抚和提督学院器重,由此公成为贵山书院历届山长中有名望的山长之一,后又被巡抚和提督学院保举,钦赐进士,赐火焰扁,一直留到民国末年。
    公因年高回归故里白坭田老寨子,精心教育子侄,后子廷珏考取举人,官松桃知事。
    侯廷珏——号试之,贵山书院山长侯公敦化之子,白坭田人。公年少即从父敦化公学,记忆超人,才思敏捷,深得敦化公喜爱。咸丰同治年间,农民造反,天下大乱,各人都找营寨住扎避乱。公母亲谢氏夫人带公到娘家谢家营住,时公才交8岁,一天早晨,一只鸦鹊飞到廷珏戏嬉的地方,鸦鹊青白分明,又发出喳喳的叫声,总在廷珏公不远的地方飞飞停停,公想促住这只鸦鹊,便追呀追,不知不觉离开谢家营地很远了,就在此时,谢家营被缘军团团围攻,一场激战,谢家营灰飞烟灭。营中逃脱者,到侯家营报信,路见公在追逐鸦鹊,便带他同去,战后谢氏夫人幸免于难,派人四处寻找廷珏公,急得团团转,嚎叫痛哭,以为公在战乱中遇难。
    后谢氏夫人回到侯家营,才知廷珏公脱离战火,安全无事,惊喜万分。经过此次后,有人称之为“神童”,也有说他“福大命大”,有神灵引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至此廷珏在父亲的引导下,发奋攻读,所有家藏书籍无所不读,才思猛进,后进入黔西州学继续攻取,考取廪生,光绪已卯到顺天府参加乡试,一举中魁,取为举人。后委任大定黄河桥工程总办,施工中,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工程保质保量完工,受到大定知府的表彰,受上宪奖励谷子廿担,公如数分与穷苦百姓,受到百姓和官方的称赞,大定府推荐省城巡抚,升为松桃县令,上任后,廉洁奉公,勤于政务,因积劳成疾,在任二年病卒任中,年仅48岁。着有到北京顺天府乡试诗一册300首传世,后被识者借去未还,仅存诗文十余首。
    侯裕宽——广西人,早岁入上帝会,目不识丁,不谙战守,乃充西殿厨役。壬子二年八月,西王战死长沙,裕宽服役如故。癸好三年二月,定鼎天京,授典西厨,职同将军;七月,升指挥。
    甲寅四年三月,调东殿户部二尚书,职同检点,以其妻充东殿女官,故得是任也。七月,奉东王令,出巡皖、鄂,八月,至湖北,而武汉已失,乃同燕王秦日纲、国宗韦志俊等守田家镇,常与燕王等踏看地形,布防筑垒;十月,田家镇复失守,退九江、湖口,后还京,事迹渐泯。天京之变,裕宽幸免于难,癸开、甲子岁,天国滥封王爵,裕宽虽无殊勋,以广西宿旧故,乃得为王之封。甲子十四年六月,天京陷,不知所终。 
    侯淑钱——亦广西人,从征至天京,癸好三年,封总圣库协理,职同将军;八月,从翼王赴安徽安民,皖省一应府库钱粮及四乡进贡,战场俘获,皆付淑钱典收。甲寅四年三月升东殿吏部尚书,巡查安徽河道。七月,调归天京。丙辰六年,出守安庆,以是不预天京之变,后归陈玉成节度,己未九年,封欣天福,后事无闻。
    侯谦芳——广西人,幼读书,通经史,从军自广西至天京,癸好三年二月,封天朝总宣诏书,职同指挥;七月,封恩赏丞相;甲寅四年三月,调东府,任东殿吏部二尚书。
  东王重谦芳之才,雅信用之,凡机密事,皆引谦芳及李寿春等密议,北王、翼王,爵位虽隆,权势乃逊乎其下,侯相百官,见之往往侧目。东王居高位而自危,往往多疑,疑则虽亲信不免,卢贤拔之免,曾水源、李寿春之诛,咸由乎此。而谦芳独能远引避祸,终东王之世,信用终不改也,有参护坐东殿府门,逢谦芳朝服至,失不起立,且有谰言,东王诛之。丙辰天京之变,北王屠东府,东王死,谦芳殉焉。
  谦芳文秀儒雅,颇好宾客,时人信札笔记,往往及之,癸好、甲寅之岁,声名乃传诸清营,或曰,其尝先大军数十日入金陵,教城民以门沾顺字,设香案,迎天军,可以免祸,又遍传歌谣揭帖,以张天朝声势,史事微茫,未可考也;又有传其昵秦淮歌妓红鸾,约为夫妇,而为北王所掳,愤而诉诸东王,假天父下凡索诸东殿,致生东、北嫌隙,清末民初,传唱纷纷,证之天朝癸、甲故事,男行女行,虽夫妇不得同居,此说之谬也明也。
    侯裕田——一作雨田,广东嘉应州人,初从张嘉祥起兵,道光廿九年庚戌,嘉祥降于粤西甘塘,更名国梁,裕田从之,充标兵,列行伍。
  壬子二年五月,洪、杨兵行至湖南道州,国梁跟追,与战不利,裕田为所获,弗杀,编为圣兵。
  裕田骁勇矫捷,犹善水战,又尝充标兵,谙火器,军中将佐辄喜而厚抚之,裕田感奋,遂以死报,攻金陵,下桐城,皆着勋劳,癸好三年十月,命守桐城
  戊午八年,已封详天燕,统水师炮船,守安徽宁江郡、太平关。是岁十月,英吉利公使额尔金乘舰五艘自上海西上,谋依与清人所立合约,溯江踏看商埠也。十一月十七日,至宁江,裕田致书其水师总领巴克,求借洋炮火门,巴克以中立辞,十九日,裕田复函,以英人同拜天父天兄,谊切同胞,情同手足,殷殷商借短洋枪一二、火药、洋炮火嘴若干,函至,巴克复饰词推诿,终无所得。
  庚申十年,晋爵详天福,从忠王、侍王等下江南。裕田虽降将,非金田勋宿,然诸王皆信重之,倚任一同粤西老兄弟。八月,克常熟,忠王委慷天燕钱桂仁守之,复以桂仁叵测,调裕田同守。
  桂仁虽受爵天国,私好佛事,所至不毁佛像,惟以红巾裹观音首,号为太平观音,信拜一如平日。尝延僧卅余名,拜大悲忏焰口于兴福破山寺,裕田闻知大怒,亲引左右持械至,鸣枪乱逐僧人香客,尽毁坛口、佛像,于众痛斥桂仁反草变妖,将奏上天王,主将苦求乃已。常熟当苏福省东鄙,邻上海,揽长江,所辖浒浦福山二镇,呃江路之吭,西洋人筑灯塔口外,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桂仁兄弟及部将骆国忠等积久生滑,皆藏异志,惮裕田,不敢发。
  辛酉十一年七月,安庆陷,两皖告急,壬戌十二年正月,天王调裕田西上,复守太平关,以其戍此七载,善水战,得物情故也。自其西去,骆国忠辈乃无所忌,未几终酿常熟叛降之祸。
  二月,湘军陷东梁山,四月十六日,曾国荃将十五营自西梁山渡江,合彭玉麟、李朝斌、黄翼升、王明山水师环攻太平府、金柱关,府城先陷,裕田众寡不敌,溃围而东,旋诏守天京城外江东桥要隘。
  江东桥襟江带淮,形势冲要,清湘军、红单船水师船坚炮利,天国水营舟只皆不敌,裕田不得已,督众闭垒死守,癸开十三年,清人奄至,自夏至秋,环攻不辍,裕田凭垒发炮相距,清人死枕藉,久不下。八月十二日,力竭,垒陷,走天京。
  是岁王爵已滥觞,裕田亦不知于何时封森王,号为千岁,然不过当偏裨任而已。旋奉命东,转战镇江七濠口。
  甲子十四年六月,天京陷,森王弃众变服遁上海,旋乘舟往香港。
  时天京虽陷,幼天王复蒙尘江西,而侍王、康王等方得志闽中,九月,克漳州,众至十余万,军声大振。然八闽地瘠民贫,军裕在在缺乏,侍王知森王在香港,念念不忘复国,乃求接济,森王慨然许之,设金成泰店港岛上环,购军火粮草,源源解漳州,且广布尔目,以探清师虚实。
  事为清吏侦得,照会港英当局,乙好十五年,英人捕森王及毛王某,二人力辨无罪,英总督码沙不听,三月廿一日,以海盗罪递解二人两广总督衙门。二人于堂上从容言复国之志,斥清政之苛,慷慨不为屈降,百姓环堵观者甚众,闻之有泣下者。廿五日,极刑死广州市。
  清吏郭嵩焘等饰词邀功,竟以擒斩长毛水营逆首森王侯玉山、振王侯玉田、尧王侯观胜三人入奏,英吉利人呤唎,故忠王麾下洋将,时已归国,仍以身为天国将佐为荣,每着书,痛诋其国助清人、灭同教为非,闻码沙递解裕田,大忿,将有以斥之,患裕田名微,西洋知者寡,乃遍檄报馆,曰其为故守苏州抗戈登不屈者慕王谭绍光继承人,由是森王之名,益为湮没不着云。
    侯严威——太平天国将领。封烈王。具体事迹不详。
    侯贤提——太平天国将领。封心王。具体事迹不详。
    侯观胜——尧王侯观胜,广东嘉应州梅塘人。本隶张总统麾下为壮勇,从征广西。咸丰二年,贼窜湖南道州,官军兼程往剿,与贼战于城外败,侯遂为贼所擒。见其矫健雄伟,曰:“此好男子也,可留为用。”侯遂入贼党,披锐陷坚,时为贼出死力。既踞金陵,使为伪水师主将,督领炮船,踞守太平关,前后凡七八年。所部悍党约四五万人,封为伪尧王。同治元年,曾军进克太平关,乃窜至下游骚扰江浙间,名曰征食,实贼中所谓打先锋也。洪逆旋调之踞守江东桥,二年,曾中丞国荃,整兵进攻江东桥,石垒坚峻,外环重濠,攻之逾月未下,曾中丞先设计解其党羽,侯孤立不能守,遂遁回贼巢,后潜至镇江七濠口。金陵攻复时得幸免,乃剃发易服,由上海至香港,出其金资,设铺肆,卒为地方官缉擒正法。据其所供,金陵贼酋得逸出者:伪辅王杨辅清、伪振王侯玉田、伪烈王侯严威。他如李长春、毛窒龄,皆广东人,亦贼中渠魁,李贼跛一足,能卜筮风鉴。辅逆号杨七麻子,遁居澳门,后回广西,所交结多楚人。张朝爵自安庆窜后,久潜贼巢,亦得遁回。
  逸史氏曰:“洪杨巨魁,得以纵横恣睢于天下,皆藉凶酋悍党,为之先驱也,迨至牙爪就歼,首领亦除,元恶大憝,次第诛灭。天之所以报之者,岂有爽哉?顾其间得漏法网,幸从宽典者,殊不乏人。呜呼!彼非纵恶肆暴之徒欤?何反晏然于外也?天心梦梦,安得而叩之哉?”
    第二节 文化界侯氏 
    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号雪苑,商丘人。清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其祖侯执蒲官太常寺卿,其父侯恂曾先后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二叔侯恪官国子监祭酒。
  侯方域生有异质,侍父京师,多为贤公卿所赏识,称他“强记可比汉张安世,干局可比唐李文饶。胡介祉在《侯朝宗公子传》中称他“生而颖异,读书尝兼数人”“为文若不经思,下笔千万言立就”。他与魏禧、江琬被称为清初三大文学家,其文恢奇雄健,被誉为宋以来“中州数百年一人而已”。侯方域倜傥任侠,与陈贞慧、冒辟疆、方以智被誉为“为天下持大义者”的“南明四公子”。他与陈贞慧、吴次尾作《留都防乱公揭》,历列阮大铖之罪,声震南都。曾醉登金山,指评当世,临江悲歌,被誉为周瑜、王猛。他与同里贾开宗、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宋荦组织雪苑文学社,切磋文事,被誉为“雪苑六子”。
  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22岁的侯方域去南京应试,经张溥、夏允彝和陈贞慧介绍,与秦淮名伎李香君相识。香君以身相许,“设誓最苦”,誓词由陈贞慧保存。方域作诗赠李香君,香君自歌以偿之。
  魏忠贤的干儿子阮大铖因《留都防乱公揭》而敛迹牛首,恨无出头日。知方域至南京,以方域与复社名士陈贞慧、吴次尾友善,且大铖与侯恂为同年进士,借世交,想结交侯方域,并通过王将军去拉拢方域,请方域为之说项,此事被香君识破,阮大铖阴谋未能得逞,从此阮大铖对侯方域、李香君一直怀恨在心。
  七月,侯方域人试,举南雍第3人,以策语触讳而落第。冬,侯方域还里,李香君在桃叶渡为侯方域弹歌送行。返里后,以高阳酒徒自居,与吴伯裔、吴伯胤、徐作霖举社事,饮酒赋诗,感愤时政,啸傲乡里。
  崇祯十四年(1641年)夏,侯执蒲病故,侯恂因父丧,带罪出狱,丁忧家居。秋,侯方域奉父命前往江南建德乞铭于原刑部尚书郑三俊。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春,侯恂归京师狱。三月二十七,李自成农民军破归德。从兄侯方岩率家丁斩关逃出,后又伪袭起义军旗号,出人城中,救城中亲属。侯方域得免。祖母田氏、三叔忭妻刘氏、四叔恕及妻朱氏、五叔虑被杀。从祖侯执中及从叔忻、恒、棕、怡、恬、怙及兄弟辈方镇、方弼、方将、方度、侄方来子睃等皆死于战乱。侯氏一门死加余人。社友吴伯裔、伯胤、徐作霖、张渭、刘伯愚亦被杀。方域所刊文章数百篇及西园翰墨尽焚于兵火。方域随家人北渡黄河,避乱曹南。未几,移居南京。
  六月,侯恂出狱,以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丁启睿总督保定、山东、河北、湖北等7镇军务,解汴围。方域由南京回河南随父军中。至开封北陈桥,侯恂召诸将来会,或至或不至。侯方域向侯恂献计曰:“今赐剑久虚不用,愿破文法。斩许定国以明军法,事办威立。令保定巡抚杨文岳,山东巡抚王永吉率师扼黄河,使李白成不能北渡;风阳抚臣马士英、淮徐抚臣史可法率师扼江淮,遏李白成南冲;陕西督臣孙传庭塞潼关,遏李自成归路;父帅赴左良玉军鼓励将士出师,与孙传庭合兵夹击,使李白成腹背受敌。进,无所拔;退,无所据。以百万之众蚕食中原千里无人烟之地,不出一年,内变必作,大功可成。”侯恂大骇,斥曰:“如此是我先跋扈矣。小子多言,不宜在军。”于是将侯方域赶走。冬末,以侯恂不即救汴而罢官。侯恂买舟南下,避难扬州。方域与兄方夏携家迁往嘉兴,方域还寓南京。
  崇祯十六年(1643年)春,左良玉避李自成军,拥兵20万由武昌东下九江,以粮尽,欲趋南京就食,南都大震。南京兵部尚书熊明遇知方域与左良玉有世谊,请方域去良玉军止之。方域以为不可,仍假借父名写信派人至左良玉军。左良玉得书止其军。阮大铖借机陷害侯方域,方域作《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诋大铖,遂携妻儿流寓宜兴,依陈贞慧而居。与陈贞慧常同读于陈氏“文杏斋”。同年夏,岳父常维翰下葬,方域返里,为岳父撰《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八月,侯恂被逮入狱。仲兄方夏去北京营救父亲,侯方域由吴人越,省亲于嘉兴。是年,方域妻常氏生女于宜兴,后嫁于陈贞慧四子陈宗石。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破北京。五月,清兵人北京,五月十日福王在南京即位。秋,马士英、阮大铖向东林、复社人士进行报复,缉捕方域父子,侯恂逃往徽州。九月,侯方域潜人南京,时值阮大铖大兴党人狱,逮复社诸子,造“十八罗汉”、“七十二金刚”之目,妄图将异己一网打尽。吴次尾因锦衣卫梅惠连事先报信,逃离南京。方域送至燕子矶,并有《腕子矶送吴次尾》诗。阮大铖复逮方域,方域避练国事官邸匿夹墙中得免。与练国事少子练贞吉订交。逃离南京日,练贞吉置酒送别,方域慷慨悲歌,醉后留诗为别,遂流亡吴越。冬十月,清世祖福临即位于北京。命多铎经略江南。南明治“从贼之狱”,仿唐制六等治罪,侯恂列四等。其间刘泽清多次上疏,请严缉方域父子。方域流亡浙江。十二月,阮大铖令缇骑下吴、越捕方域,方域匿于苏、松巡抚张凤翔幕府得脱。不久又去扬州依史可法。史可法署方域为高杰军之监纪推官,从高杰军北征,经略中原。
  清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方域随高杰军驻归德。高杰不听侯方域劝告。十一日夜,高杰被许定国所杀。侯方域归里后,不久去徽州省父,假道宜兴,探其妻儿。王御史阿阮大铖意,责令浙、直督府追捕方域。侯方域在陈贞慧家被逮。此时方域妻常氏与陈夫人置酒定婚约,以三岁女妻陈贞慧二岁四子陈宗石。侯方域被押解南京。四月初九,侯方域出狱,投扬州,人史可法幕府。史可法见扬州事不可为,促方域离扬州逃生去徽州。方域离扬州去泰州,再人兴乎军,图有所为。四月二十四日,清破扬州,史可法死,清兵屠城10日。五月,兴平伯刘泽清降清,贾开宗辞军归隐,侯方域亦渡江再人南京。兴平降将留方域,并请授以清官,方域辞不就。六月,侯方域去泰州。七月,曾与兴平监军王相业一同屏居,共盟不降。是年秋,方域去南京。九月,见明王朝恢复无望,便生归乡之念。侯方域在南京栖霞山寻香君当在此时。冬十月一日,侯方域动身回故里。归里后,居住在商丘城西南老家(今郭村乡袁店)村西草堂,派家人去江南探听消息,并寄诗陈子龙。
  清顺治三年(1646年)春,南明隆武帝遣将分道出兵,以郑鸿逵为大元帅,出浙东,郑彩为副元帅去江南。既出关,不行。未几称饷绝而还。同年夏,方域得南方消息,愤而作《黔虎行》诗讽之。五月,侯恂自江南归里,筑南园而居之,方域遂随父居南园。
  侯方域性豪爽。有一举人去京会试,在商丘附近被劫,不能赴京。方域闻讯后,立即予以资助。并急卖一庄,得千余金,遂令侍从于商丘四郊打听,凡进京会试举人,不问相识与否,皆给予资助。一时义声震四海。
  顺治七年(1650年)春,三省督府张存仁访侯氏父子于南园,方域为条陈《剿抚十议》。八月初,河南巡抚吴景道,知方域“豪横”,又以布衣参与弘光将帅军事,将案治方域及侯恂。被罢官在家的国史院大学士宋权从中调解,与吴道景说:“公知唐有李太自,宋有苏东坡乎?侯生,今之李、苏也。”景道笑而止。有司令方域应河南乡试方解。是秋,方域与贾开宗、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宋荦重修雪苑旧社。
  顺治九年(1652岁)夏,侯方域筑壮悔堂,并做文记之。秋,方域将古文辞进一步整理装订,命名为《壮悔堂文集》。九月‘徐作肃为之序。继文集之后,又对诗进一步整理,将少年时的《晋斋诗集》重新删削,存诗43首,编为一卷。将崇祯十二年(1639年)后诗作编为三卷,共四卷,名为《四忆堂诗集》而付梓。侯方域作文记之,贾开宗、宋荦为之序。九月末,侯方域携带《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去江南。至南京作短暂停留,又至镇江,继而游江阴。在江阴见江南总督马国柱荐江南文人启事,首以吴伟业姓名登之。方域曾寄书劝吴伟业终隐不仕。方域死后,吴伟业在《吊侯朝宗》诗序云:朝宗,“贻书约终隐不出,余为世所逼,有负夙诺”。其诗有“死生终负侯赢诺,欲滴椒浆泪满樽”句。
  侯方域这次江南之行,主要是去宜兴访陈贞慧。所以,在宜兴时间最长,创作的诗文最多。此外还先后游访了苏州、嘉兴、金坛、常州等地。年底返里,居壮悔堂。顺治十一年(1654年)秋,方域病重,有司仍逼他应试。十二月十三日病故,终年37岁。10年后,于康熙二年(1663年)九月十八日葬于商丘城南10里侯氏南园。侯方域娶东平州太守常维翰三女为妻,生2子1女,长子晓,次子皙。女嫁陈贞慧四子陈宗石。据侯氏后人说,李香君曾生一子,因身份低贱,随其母姓,未能载入《侯氏家谱》。
  撰有《壮晦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 
    侯七乘——汾西人,字仲辂,顺治进士。官广信同知,有《孝思堂集》。
    侯   康——(1798——1837),字君模,原名廷楷。广东番禺人。祖籍江苏无锡,幼孤好学,喜读史。家贫无书,母张为称贷得钱买十七史,读之久,卷帙皆敝。爱南北朝诸史所载文章,为文辄效其体。阮文达督粤,开学海堂课士,赏其文,由是知名。后益研精注疏,尽通诸经。好《左氏传》,欲着书以申杜解,未成。治《谷梁传》,考其涉于礼者,为《谷梁礼证》。又考汉魏六朝礼仪,贯串三礼,着书数十篇。其馀群经小学,皆有论说,多前儒所未及。尤深史学,正史之外旁搜群籍,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例,注隋以前诸史。自负胜于李氏《南北史合抄》;堪与梅氏算书、顾氏《读史方舆纪要》称鼎足。尝曰:“注史与修史异,注古史与注近史又异。史例贵严,史注宜博。注近史者,群书大备;注古史者,遗籍罕存。当日为唾弃之馀,今日皆见闻之助,宜过而存之。”为《后汉书补注续》一卷,以惠定宇曾补之,故称“续”。又《三国志补注》一卷,则以杭大宗虽补而不完善,故不称“续”。又以隋以前古书多亡,着书者多湮设不彰,补撰《后汉》《三国》《晋》《宋》《齐》《梁》《陈》《北齐》《周》《魏》十书《艺文志》而自注之。《后汉》《三国》成经史子三部,馀未成。
  为人孝友惇笃,性兼狂狷,质直疏易。喜饮酒,招呼朋好,谐谑间作,不治家人生产,惟以授徒自给。以优贡生中道光乙未科举人。会试归,发病,逾年卒。年四十。
    侯 度——字子琴,原名廷椿。广东番禺人。侯康之弟。少贫困,佣书于外,夜归,灯下读书,儿女鸡犬环绕之,不顾。年三十七,始为县学生员。与兄康同年举乡试。道光二十四年,大挑一等,试用知县,分发广西,署河池州牧。例有馈礼于上官,独不馈,知府衔之。广西贼起,河池州居万山中,无城郭,先生伐木为栅,因山势联络,坚固可守。又使民十家为牌,民有从贼者,仿赵广汉銗筩法,使良民告奸民,十得六七。南丹土知州差役莫应和以事被拘,上官命先生鞫之,得实,将治其罪。时巡抚邹鸣鹤命民团绒,应和诉于府,谓出家财团练,而知州索贿。知府禀巡抚,巡抚奏之;既审其诬,犹回护前奏罚先生俸。贼攻桂林,巡抚命先生守城,宿堞旁数月。贼退,又命至梧州办盐事。遂告病归。甫至家,病卒。时咸丰五年五月,年五十七。
  为人静朴和厚,经传贯洽,尤长于礼。自大挑后,志在吏治,常读诸史循吏传及兵书。又以世风衰坏,采古书名言为一编,曰《述古轩家训》,在梧州为贼所焚;其副本在番禺志书局,为夷寇所焚,遂无传焉。所著说经文,刻于《学海堂集》。又通算学,所著书,亦散失。
    侯 涵——(1620~1664)金山卫(今上海松江)人,字研德,一字掌亭,诸生。博览强记,经史百家、天文、地理无所不通。着有《掌亭集略》等。


分享按钮>> 中华侯氏——明代侯氏人物
>> 中华侯氏——民国侯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