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氏名人楷模】节武将军符琼公传记

    中华符氏网 2012年12月28日 万家姓


符琼公,字如山(公元?-1468),祖上原居福建莆田,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公元1368~1398年在位)年间,其祖符芳(字柏川,妣赵氏)经韶关南雄珠玑巷,再经广西博白县沙河村,迁至高州府茂名县城往南四十余里姚村(今广东省茂名市姚村)定居。符芳祖生一子,是为符宝公(字毓灵,妣曹氏),符宝公生六子(琼、衡、清、须、博、斌),琼公为长,娶林雄妹为妻。

一、 矢盟并力

明朝初年,由于对待少数民族的策略问题,以致各族叛乱时有发生。天顺末至成化初年间,两广地区瑶民侗民叛乱不止(即著名的两广叛乱),一时之间,纷纷扰扰。

明英宗天顺年间(天顺是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的年号,公元1457~1464年在位),高州府境内有大大小小的叛军势力十几股,大多以瑶民侗民为主,裹挟平民啸聚山林,占据险要的地方。常常乘时而出,攻城拔寨,打家劫舍,抢掠财物。如有官军前来攻剿,就凭险而守,守不住就退入深山老林,与官军周旋。史载“时贼屯境内者凡十余部,而其魁冯晓屯化州,邓公长屯茅峒”。(引自《明史孔镛列传》)

为了避免无辜遭受叛军的掠杀,符琼和林雄首先倡议,会聚乡中的青壮年,建立一个武装自卫组织——林符会,矢盟并力,保卫家园。林符会植根粤西,威震两广,前后延续二百多年,在中国的社团史上有很大的名气,是明代最负盛名的两大义会之一。(陈宝良的《中国的社与会》、王世刚、欧阳跃峰的《中国社团史》等书有相关研究)。符琼与林雄都是会总,会丁有二三百人(对于林符二人能成为会总,一来二人首先倡议,聚众立会保境;二来二人能力出众,林雄骁勇,符琼勇而有谋;三来二人家中兄弟众多,林雄有兄弟七人,符琼有兄弟六人,众兄弟之中不乏有能之士,会打造兵器以及行医。符琼娶林雄妹为妻,二人又有姻亲关系)。会丁闲时务农,并加强训练。一旦叛军来犯,就集结会丁与之战斗。叛军的多次来犯,都被击退,林符会颇有斩获。一时间,符琼林雄的威名传遍了整个高州,境内的叛军都不敢进入他们的势力范围。“符琼林雄聚众立会保境,遇贼临境即聚众拒之,屡获功,贼不敢入其境。后人因循其法,故有林符会”。(引自陈舜系《乱离见闻录?卷中》)

林符会的威名也传到了知府刘海的耳中,当即召见林雄符琼,给予封赏,引为朝廷所用,林符会的地位得到地方官方的确认。

二、 力挽狂澜

成化(明宪宗朱见深,公元1465~1487年在位)元年正月,候大苟发起广西瑶民大藤峡叛乱,攻击肇庆、高州等府县。

当时高州府下辖六县(茂名、化州、信宜、电白、石城、吴川)一府(高州府),知府刘海虽历仕三朝,然而对于叛军临境,却没能拿出正确的解决策略。为求自保,同时防止叛军奸细潜入城中作乱,刘海下令高州城五门紧闭城门,将为了躲避战乱的百姓拒于城外,拒绝予以接纳收容。以致大量难民暴露在叛军魔爪之下,得不到有效救助而惨死叛军之手。逃乱的百姓饥寒交迫,又不时遭受叛军袭击,死者不计其数;而死者又得不到安葬,导致瘟疫横行,平民百姓苦上加苦。同时,知府刘海又采用高压打击政策,对于城中被怀疑暗中勾结叛军的百姓,动辄处死示众,导致百姓民怨日深。候大苟叛军趁机借此来煽动高州城内百姓的情绪。外有强敌,内有不忿,一时之间,高州城风雨飘摇。

终于,有暗中勾结叛军的城中无赖,打开高州城城门,叛军里应外合得以攻入高州城。当时高州城内乱成一片,叛军四处抢掠城中百姓财物,杀人放火。史载“贼夺去府县大印二颗,掳走男女五百余口,牛马二百余只”。当时符琼正奉命守西鼓楼城门,率领林符会会丁,借助有利地形,与叛军展开剧烈战斗。叛军本来就是乌合之众,又在破城后掠取不少财物,因此,大都是无心作战。而符琼所率领的会丁,训练有素,为保卫家园而战,越战越勇。双方意志一消一长之间,叛军久攻不能下,被杀死数人,活捉三十六人,只得仓皇逃窜,退出高州城,高州城陷而后复。林雄符琼率领会丁奋勇追击,直至广西边界。追回被夺去的印信、掳走的百姓和牛马牲畜。据《广东府志雍正版林雄符琼列传》载“刘海赖其力,城社以完”。候大苟叛军退回大藤峡休整,待时而出。

对于候大苟的叛乱,明朝朝廷得报后迅速做出反应,同年十二月,调兵遣将,以左佥都御史韩雍(字永熙,江苏长洲人,正统七年进士,负气果敢,以才略称。死后谥号为襄毅)为督军,攻剿盘踞大藤峡的候大苟叛军。韩雍力排众议,采用直捣心腹的进兵方略,又在大藤峡识破候大苟叛军的行刺奸计(《明史?韩雍列传》和冯梦龙编纂的《智囊》都有记录此事),叛军以为有神灵相助韩雍,大为惊惧,吓得心胆俱碎,均无心作战。韩雍督促诸路官军强攻,大破叛军,斩杀候大苟,平定了此次瑶民叛乱。

三、 境内平贼

虽然候大苟已被斩杀,但余部依然负隅顽抗。高州府境内依然叛军林立,作奸犯科者因时而起,时刻对高州城虎视狼顾。高州城又在不久前被叛军攻破,毁去东南北三门。当时高州百姓大都终日人心惶惶,担心叛军前来攻打。

对于高州城的陷落,明朝朝廷也作出了相应的处理,采纳叶盛建议,以孔镛(字文韶,江苏长洲人,景泰五年进士,有才具及廉名)接替刘海由都昌知县升任高州知府。孔镛到任后,与林雄符琼一番接触之下,认识到二人都是忠勇出众之人,非常欣赏他们的才能。由于林雄符琼二人才能出众,熟悉对敌作战的事务。又长期与叛军作战,经验丰富,因此,在对付叛军的作战策略上,孔镛常常向林雄符琼请教意见。(明知府欧阳烈 《义壮祠碑记》“孔公文韶继至,大奇其才,凡军旅之事,就而谋之”)

成化二年,孔镛向佥宪陶鲁、督府韩雍引见林雄符琼二人,据《广东府志雍正版林雄符琼列传》载“雍召(林雄符琼)问地形兵势,慷慨明白,乃给以冠带,命随征”。韩雍非常赏识二人的忠勇,当国家有事,挺身而出,为国家尽力。又有杀贼保民的功劳。为此,韩雍赏赐符琼林雄冠带以示嘉勉。同时让林雄符琼率领林符会协助孔镛剿除高州府内诸部叛贼,林符会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明朝政府的确认。

与刘海不同的是,孔镛采用开明的姿态。一方面,对于百姓,大开城门收留各地难民。由于高州城城池不大,不能容纳如此多的人,孔镛在附近新建附城来解决接纳问题,同时设置义冢,安葬遇害的百姓,平息瘟疫。通过这些行为来收聚人心,稳定局面。另一方面,对于叛军,孔镛首先整顿兵备,严阵以待。接着对叛军宣示大义,对诚心悔过者既往不咎,以招降叛军。通过剿抚结合的政策,以分化打击叛军。 

但是,出乎众人所料,实力最勇悍、盘踞茅峒的邓公长第一个率众前来进犯高州城。一时之间,高州城内人心惶惶。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局面马上被打破。对此,孔镛一面命符琼等众将领率军整备,严阵以待,又宣示檄文,安抚城内人心;一面单车造垒,进入叛军营中,与叛军首领邓公长面谈。面对邓公长,孔镛再次宣示大义,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邓公长大为感动,又迫于形势,不愿重蹈候大苟覆辙,率部众归降。(事迹在《明史?孔镛传》、《天下郡国利病书?孔公祠六事纪功碑》、《高州府志?事纪》内均有详细记录)

紧接着,染定进犯化州。染定是化州胡公威(胡公威是侯大苟余部)余党。自胡公威归降后,染定贼性不改,又聚众五百余人,时而向西攻掠,并在雷州击败参将王威,然后乘胜进犯化州。孔镛率领符琼带兵等进驻化州的畲禾岭,与染定对峙。染定凭险据守畲禾岭。畲禾岭山高路险,染定居高临下,有恃无恐。于是孔镛分兵两路进军,前后夹攻,分制染定的兵势。染定被迫分兵两处迎敌,但是叛军被前后夹击,士气大受打击。孔镛犒赏官兵,强攻畲禾岭。符琼林雄奋勇攻坚,勇夺先锋。染定军无战心,一触即溃,四处奔逃。染定在逃走时被斩杀于畲禾岭,余党全部被歼灭。(《天下郡国利病书?孔公祠六事纪功碑》、《高州府志?事纪》内均有详细记录)

当时,经常骚扰化州境界的还有冯晓部叛军。冯晓聚众于广西群山之中,部众号称万人,时常出没于化州西北交界处,侵州掠府。与其他叛军不同的是,冯晓最善于使用间谍,耳目党羽遍布各地,官军稍有动静,冯晓马上知晓。因此,以往官军屡次攻剿都无功而返。孔镛得到冯晓进犯化州的消息,表面不动声色,然后暗中集结官军,对外扬言防备其他的叛军进犯高州。到当夜夜深人静的时候,约束官军秘密出发。当时,冯晓部叛军盘踞罗村。官军趁着夜色急行军四十里来到距离冯晓叛军军营大概半里的地方。孔镛派符琼林雄蒙浩等率领精锐二百人,再次秘密潜行,绕道直至冯晓营垒后方,等待炮声一响(也有一说为举火相应),前后夹击冯晓。夜里四更时分,符琼林雄蒙浩等在营后举火,官军大喊冲入叛军营垒。当时叛军全部熟睡未醒,一时之间,火光四起,杀声震天。叛军大乱,惊惶失措,四处逃散。被杀被俘者无数,连冯晓的妻儿也一并被俘获,遗憾叛军首领冯晓趁着夜色逃脱。孔镛对于冯晓的妻儿善加对待,后来以此招降了冯晓。(《天下郡国利病书?孔公祠六事纪功碑》、《高州府志?事纪》内均有详细记录)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盘踞于广西北流游鱼寨的邓辛酉进犯信宜。陶鲁、孔镛率领符琼各部官军迎击,邓辛酉闻讯退回游鱼寨。当时,广东兵未有越过边界到广西作战的先例,因此,退回游鱼寨的邓辛酉放松警惕,基本不做防备。不料陶鲁、孔镛率领符琼各部官军一路追击,直至游鱼寨下,出其不意,邓辛酉部大为惊惧,全都以为必死无疑,因而凭借游鱼寨殊死抵抗。游鱼寨城防坚固,排栅林立,易守难攻。官军一时竟也无计可施。当时,已经是下午,即将天黑。而官军孤军深入,不熟地理,两军对峙如果再无进展,等到夜幕降临,则胜负难料,局面将不可控制。于是陶鲁指挥林雄符琼带领林符会强攻寨门,然后诸军并进。林雄符琼率众逐步逼近寨门,叛军连忙涌上来抵御,双方在寨门前展开殊死争斗。当时,林雄大呼而战,势若山崩海啸,连续击杀七名叛军,一边作战一边放火,游鱼寨寨门排栅尽数着火。叛军眼见林符会攻势凌厉,叛军士气受到严重打击。官军后续诸部齐力并进,不住往寨内射箭放火压制叛军,不久鱼游寨寨门尽数被焚毁,寨门终于被拿下。寨外各部官军一拥而入。叛军大乱,被杀死烧死的不计其数,邓辛酉部被全歼。而林雄亦因身受数十处创伤,伤重不治而死,韩雍亲自写下祭文祭祀林雄(《天下郡国利病书?孔公祠六事纪功碑》、《高州府志?事纪》内均有详细记录。关于林雄之死,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追击陆公强时战死于阵中)

游鱼寨大胜,林符会居首功,彪悍战力令陶鲁、韩雍、孔镛大为欣赏。

四、 奇谋夜袭

成化四年,侯大六率领千余人盘踞信宜边境,扬言要攻打高州城。侯大六是广西博白人,在当地宗族势力强大,因犯法,聚宗族数千余人叛乱,时而攻掠周边郡县,横行无忌。孔镛率领符琼带领二百精锐前去歼剿,与之对峙于信宜边界。

回顾自成化元年至之前的一系列平流叛之战,基本上都是官军人数多于叛军,至少与叛军旗鼓相当。与侯大六部对峙时却是敌众我寡(贼千余,我二百)。因此,官军大多有恐惧之意,士气受到一定的打击,不敢进兵。孔镛一时之间也无必胜把握。

因此,孔镛聚集部下商议。当时,帐下诸人皆无良策。唯有符琼指出“大六始叛而来高州,必轻我无备,宜乘其始至而挫其锋,彼则气夺。不然相持日久,彼知我虚实,难以取胜矣”(引自《天下郡国利病书孔公祠六事纪功碑》)。这一番说话,明确分析了敌我当前态势,当时敌强我弱,叛军刚开始作乱就来攻打高州,是乘骄而来,欺负我们没有防备。应当马上给予叛军有力打击,挫动他们的锋芒,摧毁他们的士气。叛军虽然人数众多,但依仗人数众多,有轻敌之心,而且大多是乌合之众,少经战阵,一旦受到强力打击,必定四散奔逃。如果仅仅与之对峙,不能给予有效打击,叛军早晚会清楚我们的实力。到时候就真的胜负难料了。

随即,符琼又献策,愿率一支奇兵,趁夜深叛军熟睡,冲入叛军营垒,四处放火冲杀,然后与外间官兵,内外夹击叛军,叛军无备,必定大乱,可以一战平定侯大六。

对于符琼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和建议,孔镛大为叹服,当即采纳。孔镛马上犒赏官军,令符琼率领其麾下会丁百人,夜袭侯大六。在夜半之时,人人含枚(防止出声),符琼率领会丁悄悄潜入侯大六营垒,当时叛军大部分都是酣睡未醒。夜里四更,符琼部突然发难,大呼而战,见人就杀,四处放火。不少叛军在梦中稀里糊涂的被杀。当时,叛军营垒四处着火,杀声震天。叛军在熟睡之中突然被袭击,全部惊疑不定,四散奔逃。符琼部神兵天降,如狮子扑进羊群,在营内左冲右突,杀人放火,越战越勇,将叛军的营垒搅了个天翻地覆。(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孔公祠六事纪功碑》载“就枕杀八九十人,被伤者甚众,贼大惊溃,皆远遁而去”,又“贼首十人被杀死过半”)

营外诸官军,看到符琼夜袭成功,也齐力鼓勇杀入敌营。无奈官军人数不及叛军,无法形成合围之势,叛军得以四处逃散,符琼率会丁奋勇追杀。侯大六一边逃窜,一边收聚散兵游勇,逃至高山(不知名),凭险殊死抵抗。

到了天明之时,侯大六终于看清楚了,符琼部不过会丁百人,而且分布多处截杀逃窜的叛军。于是率领残兵败将冲下山来,企图夺路逃窜。符琼部与叛军作战大半夜,又一路追杀叛军,士卒大都疲倦不已。山上冲杀下来的叛军与山下叛军前后夹击,一时间,与符琼部相持不下。符琼只得收聚部众,勒众死战,以求拖住叛军,等待孔镛率军赶来,以求全歼叛军。

符琼部人数虽少,然而上下一心,殊死反击,抵挡住叛军二十多次夹击。叛军强攻不下,被斩杀数十人,只好毒箭乱放,不敢近身搏击。符琼不幸身中数箭,知道不能身免,不禁顿足长叹“今日死矣,身不足惜;但残贼未尽灭,无以报上人激励之意,死有遗恨!”。于是忍痛拔箭,奋勇向前与叛军死战到底,斩杀数名叛军后,箭毒发作,仆地而死。符琼死后与林雄同葬于广西白马庙附近。

后有诗赞曰:

半夜曾提一旅兵   直探虎穴捣连营

只今贼遁深山去   鹤唳风声也自惊

五、 后记

对于符琼英勇战死,孔镛心伤感慨不已,当即上表朝廷及上官,为其求封赏;同时送银两到符琼家以作治丧之资,并亲自写下祭文,令通判至符琼家致祭。

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知府孔镛立义壮祠祭祀林雄符琼,勒石刻碑来宣示他们的功绩,同年十月十四日,明宪宗赐节武将军符琼牌匾“义勇忠烈”。左都御史韩雍、广东巡抚陈濂等诸人撰写挽联拜祭。每年抽母鸡岭等六村岁谷三十石用于清明时节祭拜林符二墓;又岁征石鼓墟地租一千文给林符子孙置办祭礼,于十一月二日,由高州知府率领士民、林符后人、会丁致祭义壮祠。林符后人世袭千长。

义壮祠初名“双义祠”,位于高州城南门外,历史上多次重修,明清两朝均由高州府官方定时祭祀。最后一次重修于清光绪六年,毁于破四旧时期(上世纪五十年代)。其中比较著名的一次重修是明朝嘉靖二十六年,双义祠因年久失修,知府欧阳烈重修双义祠“奉孔公其中,二子(林雄符琼)配焉”。让孔镛和林雄符琼合祀一祠,祠名也改作“义壮祠”,并写下《义壮祠碑记》。后世自此统称义壮祠。

 


分享按钮>>【符氏名人楷模】符克烈士家史纪实
>>【符氏名人楷模】宛丘符氏的又一代天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