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网新闻】晏殊:高处的一道暖阳

    中华晏氏网 2017年8月13日 晏金洲


晏殊:高处的一道暖阳

2014-11-14 00:59:40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南昌) 

(网址:http://news.163.com/14/1114/00/AAVLTJMG00014Q4P.html)

暮春,夕阳,落花,归燕,小园,香径。

在春末的黄昏,酒醒人散后,晏殊独自一人在府第花园的小路上徘徊,看夕阳西下,看春花凋落,看燕子归来……

他静静地徜徉着,眺望着,沉思着,绝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他是清醒的,又是不安的,他在来回走动,他在思索沉吟。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每每读这首《浣溪沙》,我都感觉到一种深邃的惆怅和无人言说的愁绪:是对美好事物的怜惜,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对美好景物重现的希冀?还是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事变更春依旧的无可奈何?

在常人眼里,身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晏殊,似乎不应有如此的惆怅与感喟。他5岁能作诗,14岁以神童召,赐同进士出身,未成年就跻身朝堂,后历任要职,一直做到宰相,居官长达50年。尽管曾数次被贬外放,但并没经历大磨难,一生总体还算平顺,在封建官场实属难得。加之,他喜欢饮酒宴宾、赋诗作词,被后人称为“太平宰相”。

晏殊能走上宰相的高位,不是因为他的家庭背景,不是因为他善于逢迎媚上,而是因为他品质端方、公忠为国、大兴学校、举贤任能,为开创宋真宗、宋仁宗两朝“百年无事”的“承平时世”立下了卓著功勋,为宋代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建树了“功名千载” 的历史功绩。

晏殊是“不负汉廷臣”的一代名相,更是一位才华卓著的文学大家。他文章赡丽,工诗善词,尤以词最为突出。他的词风格蕴藉风流、温润秀洁;气象雍容华贵、富丽典雅;语言精练浑成、珠莹玉洁,是开创宋词先路的一代词宗,被誉为“宰相词人”。

晏殊性情温和、诚实厚道。他没有因为少年得志而得意忘形,也没有因为位高权重而颐指气使。他是一个温润如玉的君子,胸襟光明磊落,心地明亮纯净。政坛的风波和仕途的历练,并没有让他的心性受到污染,他甚至没有学会撒谎。当皇帝问他,别的人都在游玩宴饮,唯独他闭门读书的时候,他回答说自己也很喜欢游玩,只是家贫难以承受。在政治相对清明的北宋,晏殊这种诚实质朴的性情,无疑容易得到皇帝的信任。

真正优秀的人才会赏识别人。晏殊青睐有才华的人,对每一位英才俊彦,不论是比他年长的同辈,还是初出茅庐的晚辈,他都以诚相待,大力提携。范仲淹、欧阳修、宋祁、富弼、韩琦、王安石、梅尧臣等人都受过他的举荐或奖掖。尤其是他当上宰相后,重视招贤进才,起用新人,改造中枢和谏院,对促成彪炳青史的“庆历新政”作出了重大贡献。晏殊在位期间,为国家发现、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是一位难得的、有大情怀的伯乐。人们称赞他“平生欲报国,所得是知人”。北宋人才辈出,与名臣宰辅荐人之风盛行密切相关,而晏殊是首开北宋荐才风气的第一人。

晏殊不仅爱才,更注重为国育才。即使他被贬应天府期间,也不忘兴办学校。他大力扶持睢阳书院发展,使书院一时声名远播,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宋初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庆历三年,他又与范仲淹一起,倡导州、县立学和改革教学内容,官学设教授。从此,京师至郡县都设有官学,使五代以来荒废了的教育事业得到复兴,出现了“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的盛况,为宋代文化的空前繁荣奠定了基础。晏殊开创了宋代“文章晋康乐”的崭新局面,是宋代振兴教育的第一功臣。

晏殊年少就得富贵,但一直保持刚正简朴的性格,处世行端不媚,生活清俭不奢,家风严谨。他爱宴请宾客,既因当时风气如此,征歌选舞朝野成风;又因他爱热闹,喜欢诗酒酬唱。但晏殊并不铺张浪费,他不爱吃肉,有一樽酒喝就足矣,也很少喝醉。乡贤欧阳修、曾巩都说他生活过得像个寒士。他虽然举荐提拔了大批贤才,却没有为自己的儿子谋求官职。著名词人、他的第七子晏几道,也只做过颍昌府许田镇监这样的小官。

晏殊最让人景仰的,不是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文采诗情,而是他身在庙堂的最高处,仍有一颗赤子之心;位居人臣的最高层,依然能保持内心的阳光。他以雍容温和的姿态行走在朝堂之上,如一缕朝阳,似一阵春风,让人感到温暖清新。在一个皇权专制的时代,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晏殊的一生算得上功德圆满,甚至在一些人看来是富贵闲适的。那么,他是不是没有惆怅与感伤呢?显然不是。越是笑容满面的人,越是容易感伤;越是喜欢热闹的人,越是容易害怕寂寞。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杯盘狼藉、歌弦已毕、曲尽人散的时候,是加倍的惆怅与孤寂。正所谓所外表风光、内心沧桑。

依传统论之,宰相写词谱曲不过是为了排遣闲愁、歌咏升平。倘若只是为了闲愁,原本可以在歌舞宴会、声色犬马中消遣殆尽。《浣溪沙》抒发的不只是士大夫的某种闲愁,应有更多的内涵深意。这也许是因为他身处高位,纵有衷情也不能像普通词人一样倾泻,只能隐约表达,适可而止,哀而不伤。

他不仅时常“小园香径独徘徊”,感叹“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表达“平台千里渴商霜,内史忧民望最深”的悯农情怀,想念家乡“临川楼上柅园中,十五年前此会同”的胜景,还常常“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他内心是寂寥的,甚至是孤独的。政治是理性的,亦是冰冷的。位居高处的他身不由己,不能任意张扬自我,哪怕有一颗火热的心,也要把它掩藏起来。皇帝的天威、政界的诡谲、人心的叵测,这一切他都无法改变,就像他对花的凋零、春的短暂、光阴的流逝一样不可抵抗,很多事情是他做不到的。

他内心难免惆怅,但他并不怨恨。高处不胜寒,但他守住了心中的温情,心依然是柔软的。他就像高处的一道暖阳,不是光焰万丈,却和煦宜人,让人倍感慰藉与安详。在显赫而又高危的境地,依然能保持质朴的情怀和内心的温暖,这是人性的高贵!

 

 

 


分享按钮>>【晏氏网新闻】【新华网读史】小个子,大智慧(晏子)
>>贵州黔西燕氏开展优秀贫困学子助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