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古人認爲,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是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能主天地生氣。按五行學說,東方屬木,“木”與“桑”字通,古有日出扶桑之說;依五常之論,東方爲仁,仁是天地大德;按四時,東方爲春,春天萬物更生;在八卦中屬震,在二十八宿中爲蒼龍,震與蒼龍則是帝王出生飛騰之地。於是,位於東方的泰山便成了吉祥之山,神靈之宅,紫氣之源,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石,都靈應昭昭。
道教是源於中國本土的宗教,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和對泰山的祭禮、封禪,爲道教在泰山周圍地區的傳播和發展創造了積極條件。因此,泰山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被稱作第二小洞天——蓬玄洞天,系仙人成興公得道處。於是,泰山成爲上通神界,下轄地府,神靈顯赫的要地。《福地記》謂:“泰山洞天,周三千里,鬼神之府”。在上古時代産生的鬼神觀念影響下,西漢末年,人們不僅用“泰山君”、“泰山府君”來稱呼泰山神靈,並且已有“泰山治鬼說”。其時,人們認爲泰山是鬼魂聚集之處,泰山前的蒿裏山,便是幽冥靈地。漢《樂府歌辭·蒿裏曲》就說:“蒿裏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晉陸機的《泰山吟》亦稱:“幽途延萬鬼,神房集百靈”。
道教吸收並發展了“泰山治鬼說”,稱“東嶽太靈蒼光司命真君”的職責之一,即“定生死之期,兼注貴賤之分,長短之事”。爲了宣揚道教構築的陰曹地府說,過去在泰山前曾建有蒿裏神祠。祠內設閻羅大殿、七十五司。俗謂人死魂歸蒿裏後,將根據其在世行爲的善惡,受鬼司審判。行善者過銀橋,得善報;行惡者受鋸頂、炮烙、下油鍋等酷刑,並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元徐世隆《蒿裏神祠》詩雲:“世傳蒿裏攝靈魂,廟宇燒殘弊複新。七十五司陰斷事,數千餘裏遠祠人。天神志似張華博,地獄圖如道子真。積少成多能事畢,泰山元不讓微塵。”除蒿裏神外,在岱宗坊還有豐都廟,祀地府最高神豐都大帝和十殿閻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