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嗣:曾与“无敌将军”杨业 交手并获胜!

    中华荆氏网 2009年1月1日 网络


“无敌将军”杨业

--------------------------------------------------------------------------------

2008年10月13日 09:06 
http://www.sx.chinanews.com.cn/2008-10-13/1/_1223859981_07.jpg
  在中国人民中间,近千年来一直传颂着“杨家将”的故事,“杨家将”成为千百年来勇敢、正义、无敌、无私、无邪的象征。他们义薄云天,勇赴国难;他们效命沙场,视死如归;他们捍卫国家,保境安民,英雄业绩,至今广为流传。“杨家将”的领军人,名烁千古的无敌将军杨业,已成为民族之楷模,彪炳青史,他的精神将与山河永存。

  杨业,初名重贵、后名继业,生年不详,卒于雍熙三年(986年)。祖籍北宋麟州新泰(今陕西神木),后迁居太原,故史称其并州太原人。杨业之先祖世居麟州,为当地豪强。其父杨弘信,又称杨信,曾为后汉麟州刺史。后汉大将郭威代后汉而立建后周,后汉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刘崇,不用周命,在太原自建北汉政权。同时,杨弘信将年近20的杨业送往北汉国都太原,做了刘崇之子刘钧的养子,改名刘继业。自此杨业步入终生征战的军旅生涯。

  史称杨业少年之时,为人豪爽不拘,擅长骑射,喜好狩猎,每次狩猎,所获颇丰。他常与同伴和随从说:“他日为将用兵,亦犹鹰犬逐雉兔耳。”到太原后,骁勇机敏的杨业很快受到北汉皇帝的青睐,委其重任,率军驻节代州,防御契丹南扰。这一时期杨业常带军与契丹作战,每战必胜,屡立战功,人称“无敌将军”,习呼“杨无敌”,官至建雄军节度使。

  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建北宋后,身在代州前敌征战的杨业,洞悉全国战局,以为赵宋统一全国的大势已成,便向北汉主刘继元进谏:“契丹贪利弃信,不可恃以为援,当奉国归宋。”然而,刘继元对杨业良言置若罔闻,依旧投靠契丹,与宋抗衡。杨业为人极讲忠信,深感刘氏厚遇之恩,虽明知大势不可违,却依然舍命拼保北汉,无丝毫投宋之心。

  北汉与宋相比,国力难与同日而语,抗宋之战,异常艰苦。乾德六年(967年),宋将李继勋奉赵氏钦命兵伐北汉,杨业率军截堵于困伯谷(今山西祁县东),失利。退守汾河桥,又失利。战火烧到晋阳城下,幸而杨业拼力死战,方击退宋军,败中取胜,保住北汉半壁河山。第二年,宋太祖赵匡胤亲征北汉,兵临太原。杨业又与宋将荆嗣大战于汾河桥,退保晋阳城。宋军围困晋阳,四周筑垒围攻,杨业灵活机动,时而率军出城突袭,时而镇守城楼指挥防御,从3月坚持到5月,大战百余天,使宋军无隙可得,在长围久困之后仓促退去。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又派重兵征伐北汉,杨业等竭尽死力,才侥幸保住晋阳,迫使劳师远征的宋军退却。如此再三,连年征战,使北汉兵力、财力、民力损耗殆尽,难以维继。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经过充分准备,再伐北汉,亲帅国之精锐,兵临太原,必欲灭北汉于此役。宋军至太原后,筑长连城围晋阳,取长围久困之“锁城法”,日日攻打,时时不息,同时派兵夺唐明镇,踞石岭关,先败契丹援军,再逼降北汉主要军事统帅范超、郭万超等。北汉主刘继元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窘况下,献城降宋,而杨业则继续率军苦战不已,绝无一丝降意。宋太宗久闻杨业忠勇善战,思贤若渴,敦命刘继元派亲信前往劝降。杨业闻国主已降,才“北面再拜,大恸,释甲来见”。

  太宗兵灭北汉后,命潘美为三交都部署,负责河东防御契丹南扰之重任。抵京师后,又深恐潘美孤力难撑河东局面,遂命“老于边事,洞晓敌情”的杨业为代州知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协助潘美防御契丹,驻节代州。

  杨业深感太宗知遇之恩,不负重托,受命之后即刻率其子杨延玉、杨延昭奔赴代州。第二年3月,契丹十万之众大举犯边,大将耶律沙等直逼雁门关下。雁门关是南下代州的重要门户,一旦有失,不仅代州无险可恃,整个忻定大地亦朝不保夕。当时雁门关守备之宋军不足两万,敌我力量悬殊。与契丹军打仗多年的杨业,以地利制敌,以奇兵取胜,严令二子与部将董思堵截雁门关南峡口,自己则亲命骑兵千余人,由雁门西口潜至北峡口,乘夜契丹军无备,从其背后突然袭击,直杀的契丹十万大军人仰马翻。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被杀,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被捉,一夜之间决出胜负。从此杨业声威顿赫,契丹无不畏之,但见杨业旗旌,或远遁、或藏匿,无敢于争锋者。

  雍熙三年(986年),太宗颁诏分三路伐契丹。战事初起,宋军三路分进,旗开得胜,尤其是西路军在杨业亲率下初战雁门北口,大获全胜,先克寰、朔二州,继下云、应二州。然而,东路军却先小胜,后大败,被契丹重创于歧沟关外,死者数万,弃甲堆若丘陵。宋廷见东路失利,西路成孤军深入之忌,遂下令全线撤兵,并诏潘、杨引军保护云、朔、寰、应四州百姓南迁。杨业审时度势,以为“今辽兵益盛,万不可与战,战亦难胜”,并建议四州南迁之民方案云云。但骄横的监军王侁却说:“领数万精兵焉能畏怯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与其决战,未必他胜我败。”杨业摇手说:“不可,此乃必败之势。”王侁却冷讥热嘲挑衅说:“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逼挠不战,莫非有他志不成?”杨业愤然而说:“业非避死,不过因时于我不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诸君责业不死,当为诸公先驱。”遂号令所部军兵与契丹决战,临行前,杨业挥泪说:“此行必不利,业本太原降将,蒙皇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欲伺其便,将立尺寸之功,以报国恩。”他摇指陈家谷说:“请诸君在此地设步兵强弩,分左右两翼,俟业转战至此,即出兵夹击,不然,业等将无遗类矣。”说罢率军夜出石碣路北上,直趋朔州,进军途中,多与契丹接战,兵至沙丘,陷入敌军重围之中。杨业见状,情知甚危,遂舍命率子并老将王贵杀出一条血路,退向朔州之南狼牙村。而就在此时,宋军西路统帅潘美、监军王侁,竟然不顾陷敌重围的杨家父子与众军之安危,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兵撤离陈家谷口,遁回代州。杨业等夜战至日中,大战又日暮,浴血奋斗,苦力支撑,退至陈家谷口时本以为有援军接应,哪知谷口空无一人。此时,杨业方知潘美、王侁早已置己于不顾。情知后有追兵,前无接迎,生还确属无望,遂义愤填膺,泣告部属:“尔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可速走,还报天子。”众兵将大恸,皆愿效死相报。于是杨业复率众力战,身创数十处,犹奋疾冲突,直至力尽被擒。所率将士并其子延玉,悉数战死,无一偷生。契丹上下久闻杨业忠勇威名,意欲劝降,岂知杨业坚贞不屈,必欲一死报国,乃绝食三日而亡。王继祖(来源:太原日报)


分享按钮>>武陵源燕氏族谱系列报道之七《告武陵源燕氏同胞书》
>> 燕国历史名人——燕太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