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氏家谱源流】探讨莱阳盖氏来源的各种说法

    中华盖氏网 2017/11/12 9:55:33 盖永德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探讨莱阳盖氏来源的各种说法

北宋趣果寺碑记载莱阳有盖良等五位先人,是1041——1048年。
1128年金占山东
1226年蒙古占领山东
1368年朱元璋占山东
1369年朱元璋占山西

1381年洪武十四年攻占云南。
洪武十四年之后,才有云南军户北迁山东,防备倭患。

在洪武年间的移民,迁往山东的只有两次,并且都不是迁往莱阳。

一三八八年。"(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徒山西泽(今山西晋城一带)、潞(今山西长治一带)二州民之无田者,住彰德(今河南安阳)、真定(今河北正定)、临清、归德(今属山东济南)、太康(今属河南周口)等闲旷之地。"

一三八九年。"(洪武)二十二年九月,后军都督朱荣奏:"山西贫民徙居大名(今属河北邯郸)、广平(治所在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东昌(今山东聊城)三府者,凡给田二万六十七十二顷。"
关于小云南,有山西说,山东说,云南说,安徽江苏说四种说法。就是说,到目前为止,小云南在哪里,没有人知道。四说都是存在的,毕竟各个家族的情况不一样,
肯定只有一种说法是对的。但我认为都不适用于莱阳盖氏。

根据盖威盖瑞叔侄大战刘六刘七起义军那年(1511年,义军到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推算,1368年即洪武元年,盖演应该是40岁以上的人了。

四十岁以上的人带着家属从安徽江苏北伐作战吗?
所以,莱阳盖氏不是来自安徽江苏小云南。这个带着家属北伐不合理。

莱阳县志记载,洪武四年,《莱阳县志》卷末附记《杂述·云南迁民》说:“(云南迁民)意即洪武四年山后内徙之民也。山后是不是小云南,我们不知道,这次移民是否到莱阳,我们也不知道。大槐树移民则更晚,虽有盖氏,但不能确定迁的是莱阳。即使迁到莱阳,在时间上也不合理。上面已经提到,大槐树移民山东是在洪武21年以后事。由此构成山西小云南说。

而莱阳把时间定在洪武元年。始祖盖演从山西迁到山东,并且说是奉旨调迁。徐达常遇春北伐,在洪武一年1368年平定山东,洪武二年1369平定山西。也就是说,在洪武元年,山西还未平定,不能有奉旨调迁说,即使是个人行为自己来到莱阳的,也不合情理。在山西生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到山东来呢?在战局未定时,谁愿意背井离乡呢?即使是背井离乡,为什么哥三个要分开居住呢?一济南一寿光一莱阳。

而莱阳又一说法是元末明初,这就成了不具体的时间了。山西在元末,政治比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甚至有大批外省居民涌入。此时盖氏先祖却要迁到山东,这个不合情理,从哥三个分开来居住,看出这肯定是政府移民行为。又提到到山东后娶祖母潘氏,二世祖又娶祖母潘氏。如果是到山东娶的祖母。那么在时间上就不合理了。1368年盖演最小要40岁才合理,这个前面已经说过。从两代祖母都是潘氏来看,这就是旧社会的姑舅结亲,潘氏亦不是大氏,巧合的可能性较小。他们也提到,两代祖母都是在山东娶的,这就说明,盖演是元代后期在山东结婚的,而不是明初。这样从1368年到1511年,9世祖盖瑞才能达到大战刘六刘七的年龄。如果盖演是明初到山东的未婚小伙儿,140多年后,9世盖瑞就已经成年,这很难成立。

同治庚午(1870年)盖绍曾谱叙记载:“吾盖氏自始祖迁于莱邑,卜居凤翥山,形单影只,举目无亲。”这是有关盖氏外迁最早的记录,从中我们也看出,始祖盖演来时是单身,没有记载什么时间迁来莱阳,没有记载从何处迁来。

在此之前的谱叙,根本什么也看不出来。

如果按照大槐树移民,盖演在不在世都不一定了。
关于辽宁岫岩盖氏,说他们来源洪武二年云南移民。
如果是洪武二年自己来的,洪武二年,是1369年,云南尚未平定,尚为元梁王势力范围,当时的云南汉人不是很多,况且两国对立,个人举家迁徙基本实现不了,梁王政府不能允许境内居民随意外迁。此时的盖演,应该在40岁以上,二世祖也应该在20岁以上了,据传说,盖演是哥三个过来的,不是有长兄济南府,次兄寿光县之说吗,这么一大家人怎么闯过重重关卡。即使闯过重重关卡,他们为什么不聚居在一起呢?既然是自己来的,为什么要分开呢?既然分开很显然不是自己来的,是被强迫来的。那么在洪武二年,谁会强迫他们来呢?很显然,没人会强迫他们来。

也许是洪武十四年之后军户的后代。此时的盖演应该有60岁了吧。应该有7个孙子了。但是军户的后代大多在沿海,为了防备倭患。从云南调来一些军户,这些军户多出生在云南,所以把云南军户聚居地称为小云南,说小云南在山东。这么大岁数还在当兵吗?也不可能。莱阳也不在沿海。也没听说莱阳盖演是军户。

我以前和明文聊过。
我们推算盖演,还是要根据盖威盖瑞叔侄大战刘六刘七起义军那年(1511年,义军到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推算比较科学。否则,莱阳八世祖盖威保衡王的传说就也是假的了。
1511-1368(洪武一年)=143,那么在143年间,从一世盖演到九世盖瑞,不可能吧。就是少算一世,按八代人计算,也不可能。所以,盖演应该是金元时期的人。
其实这是明文的观点,我个人对明文的评价,用四个字概括是,“博闻强志”。但是明文不愿留下名字,所以以我的名义发到网上的。
如果按这个算,洪武二年就不合理了。所以自己来山东的可能性就不大了。如果往后算,洪武十四年以后的事,那就更不合理了,还要减去一代人。到1511年9世就更不可能了。
关于莱阳盖氏来源
我和明文讨论了,也征求了裕善的意见。
县志主张金元故家
莱阳本地人主张来于山西,其依据主要是洪武四年山后移民。
辽宁岫岩盖氏南一支主张来洪武二年源于云南,碑文时间光绪26年。
辽宁喇嘛沟盖永贞主张是源于东汉,碑文时间光绪21年。

莱阳地处胶东,历来不是战争中的主战场。所以是当地漏户的可能性很大。
也就是说,各种说法,如果按洪武初年计算,都是不合理的。
只有往1368年以前计算才是合理的。如此则是金元故家。
还是那句话,这几种说法,只能有一种是真的。
如果他们的传说都是真的,那就是族谱本身有问题。这就是莱阳盖氏有当地的漏户,也有外来的军户,民户。在明朝这200多年里,历史基本是空白的。到了清朝康熙雍正年间,盖兆生父子做谱时,就把附近盖氏都算作一家了。从南五五支八世祖盖通这件事上,族谱和县志不一致,也说明有问题,但这只是猜测。问题出在哪里,这个不好说。

盖俊继说过,莱阳城厢不是有个盖家疃吗?据说是由盖姓建村,后南迁。这是否是另一支盖姓同胞先于 演老的迁入莱阳,建村盖家疃,后又南迁到哪里去了呢?或者那就是 演老的,后又由盖家疃卜居凤翥山阴?……再如族谱记载二世 政 生七子 长忠 余俱无考……这一连串的疑问,苦无证据百思不解,有待方家考证。

县志记载通老的是金(1115—1234)时人(“南五”五支人,八世);威老的是明(1368—1644)时人(“北五”三支人,八世)。同是八世人,相差好几百年?族谱记载与县志年代不和。可能县志上 通老的记载有误,不敢妄下雌黄,不敢瞎说,志此存疑。——盖俊继

 

民国版莱阳盖氏族谱,对盖通的记载和2013年出版的族谱一致。“与县志不合”这句话应该是民国时期写上去的,因为我通过裕善联系文强,看到了他发来的图片,文强手中有同治追远堂盖氏宗谱和光绪年间盖氏宗谱两部族谱,发来的是同治年间的族谱图片,据说光绪年间的记载和同治的相同,盖通后面记载为“载县志”,这里所说的县志,应该是康熙版的县志。到了民国版的族谱里面,记载为“与县志不合”。这就说明,民国以前,没人看出族谱与县志记载不一样。

同治版追远堂莱阳盖氏宗谱图片

同治庚午为1870年。

我以前认为是盖兆生和盖濂父子写上去的,今改正。同治光绪谱都记载为“载县志”,就是说,到民国年间,有人道出了族谱是有毛病的。这也是明文看出来和我说的,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叫《莱阳盖氏乃金元故家》,这不是我们几个人的说法,现在看来早在民国年间就有人提出来了。盖演是什么时候的人,来源那里,莱阳谱里面只字未提。洪武初年迁民之说,都是口传的。

序言中:“设使南五支属,有一人留心统绪者,手録一册,位次秩然……”说明南五支在雍正年间,没有什么记载,应该是根据南五五支谱轴或者家传写到族谱上的。所以,这里的记载应该是有问题的。盖兆生父子在莱阳盖通墓碑上肯定是没看出来盖通是什么时候的人,可能从明到清,发生了什么情况,使盖通的身份不能确定了。后来到了民国时期有人发现这里面有问题,但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县志和族谱都很难否定。所以我们只是探讨一下。

莱阳方面认为,盖演是明初来的莱阳,又解释盖通说,金元故家,意思是太守盖通他们家是金元故家,在金或者元代就有盖姓人在莱阳居住了,盖通还是8世祖,这岂不矛盾。如果盖通他们家始祖是盖演的话,盖演又是明初时候来的莱阳,那么,谁是金元时候的人呢?没有啊。所以说不通啊。只有金元时候有盖家祖坟,才可说盖氏是金元故家吧。盖演以下都是明初以后来的,都不是金元时候的人,哪来的金元故家呢?康熙版莱阳县志明确记载,金代古墓一项里面有盖通的墓,古墓一项里很多人呢,不可能唯独把盖通弄错了吧。

反过来说,既然说太守通他们家是金元故家,那么就是说他的始祖盖演是金元时期的人吧,但是传说中不是这样的,说盖演是元末明初或者说是明初来山东莱阳的吧,辽宁岫岩那里说是洪武二年,莱阳始祖碑文说是洪武元年,那他也就不是什么金元故家了。莱阳县志不会毫无根据的说莱阳盖氏是金元故家吧,如果是根据传说,那传说根本就不是金元故家。所以它还是根据古墓调查得来的说法。这个比较可信的。

又有霄峰的文章,前两天裕善发来的。其中只是提到《氏族金元故家》而没有提到古墓一项,如果结合古墓来解释,霄峰的观点很难站住脚,谁是金元时候居住在莱阳的人呢?这又是个问题,是盖演吗?如果是他,那么明初的说法就否定了。如果不是他,是谁呢?总不能无缘无故的说金或者元代就有盖姓人居住在莱阳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此文中没有提到盖演是什么时候的人。这又回归到莱阳盖氏宗谱上来了,宗谱本来就没写盖演是什么时候的人。如果没有时间,这就不能说明盖演是什么时间的人了。

《清代朱卷集成》第34册451页盖绍曾履历

同治年间,盖绍曾等还是认为八世祖盖通为宣奉大夫。

明朝万历年间就编修过莱阳县志,期中的编修县志工作人员负责检阅的就是张梦鲤,那是盖氏的外甥,我想他不会弄错盖通墓的。大家可以到网上去搜索张梦鲤。

还有南五支、北五支的传说。说南五五支是北五支老头过继给南五支老头的,而盖通恰好是南五五支人,这个传说本身又说明南五五支有问题,这亦不会是巧合吧。

宣奉大夫是北宋末年徽宗时1108年设置的官衔,1127年北宋灭亡。1128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朝占领山东,金朝没有此官职,明代也没有查到。盖通是在南宋和金对峙时去世的,就是死在金国境内的山东。所以记载为宣奉大夫,金代古墓。

莱阳宗谱里出现几个盖通,经大家分析,认为可能是南五五支八世祖盖通与宋金时的盖通重名,所以民国版宗谱里开始存疑。但不知这是不是最后的答案。

从莱阳县志的记载看,民国时期,莱阳应该是承认是盖通的后代的,否则县志不会记载太守通之族。如果盖演这支人不是金元故家,那么莱阳哪支盖氏是金元故家呢?没有其他盖氏。


从明代到清代,盖氏在改朝换代时能够生存下来。为什么在以前就不能生存下来呢?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是历代统治集团的一贯思路。莱阳盖氏从明朝能够顺从清朝。为什么以前就不能呢?非要死光光,再从别处迁来吗?
其实地方百姓很少关心改朝换代,他们关心的是能否安居乐业,谁当皇帝,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究其原因,就是不知自家来源,而又想找出答案,你看别人多是迁来的,我们怎么会不是迁来的呢,这种心理,导致来源多样化。
如果像传说的那样具体,雍正年间莱阳盖氏宗谱怎么会只字不提,而到了光绪年间,各种说法都出来了。
其实没有来源就是来源,就是当地漏户。这种说法才是最接近答案的。
我是相信莱阳县志的。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