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钦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中科院院士钦俊德(七) 已阅:2174 / 回复:0(楼主)

迎来科学春天,突破世界难题
  
    钦俊德清楚记得,1975年9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科学院负责同志汇报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后说:“这段时间一些科技人员打派仗,不务正业,少务正业,搞科研的很少,只有少数人秘密搞,像犯罪一样。”
    钦俊德是坚持搞科研的人。他在“四人帮”横行时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和研究,但确实像犯罪一样,只怕被扣上坚持走白专道路的帽子。
    邓小平同志继续说:“什么‘白专’,只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好处,比闹派性拉后腿的人好得多!”“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邓小平同志的话句句打动了钦俊德的心,他禁不住热泪盈眶。
    从此,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摧残科学事业,迫害知识分子的那种恐怖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科学技术工作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怀。钦俊德这年60岁,两鬓布满银丝,但是再次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投入了对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工作。
    当时我国北方棉蚜虫对棉花的为害十分猖獗。蚜虫是一种细小的昆虫,专门密集地叮在植物的嫩枝叶腋和叶背吸取液汁,使棉花、小麦、高梁、桃树等作物生长不良,造成严重减产。
    蚜虫的繁殖率高得惊人。冬天雌蚜虫只产少些卵就过冬,可是在气候温暖时,它们不必交配就直接生出小蚜虫来,而且小蚜虫几天就长大。在蚜虫大量发生时,大批的棉田都是它们的世界,在棉花的嫩茎和枝叶上挤得满满的,枝叶很快卷曲枯萎。
    棉花是纺织原料,那时棉布很紧张,凭票供应。这不是我国的纺织业不发达,主要原料不足。棉花与粮食作物争地,所以不能多种,加上虫害减产,那就更紧张。
    钦俊德看到街上行人穿着打了许多补丁的衣服,就觉得自己有责任治灭棉蚜虫,使棉花的产量尽快得到提高,使全国人民能穿上不打补丁的衣服。
    蝗虫夺我口中食,蚜虫毁我身上衣,蚜虫与蝗虫一样可恶。蚜虫有种致命的天敌,便是七星瓢虫。七星瓢虫专门以蚜虫作为食料,但是自然界里的七星瓢虫发生的时间和数量每年不同,适应不了防治棉蚜虫的需要。
    解决人工饲养和大量繁殖棉蚜虫的天敌七星瓢虫问题,是当务之急。1970年就开始调动全国各地的农科部门的力量,进行人工饲养七星瓢虫的试验,但是试制了上百种人工饲料都没有取得成功。人工饲养和大量繁殖七星瓢虫也是一道世界难题,举世都还没有人突破过。
    因为七星瓢虫是专食蚜虫的捕食性昆虫,对食物非常挑剔。人工试制的饲料与捕捉来的蚜虫的营养成分不同,加上人工饲养的环境与自然界有差异,人工饲养的七星瓢虫的生殖腺便停止发育,进入生殖滞育期,不产卵,这就无法达到大量繁殖的目的。
    钦俊德知道这是很难解决的课题。但是凭着他在昆虫食性和营养生理方面多年研究的实践经验,决心知难而上。
    1975年~1978年,他先对七星和异色瓢虫的人工饲养进行初步的试验,重点进行代饲料的研制和对七星瓢虫殖滞问题的探索。
    1979年~1984年,他深入一层,集中研究代饲料中水分对七星瓢虫的营养效应,以及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取食和生殖的影响。后来又用几年时间,研究七星瓢虫成虫下颚须上的化学感受器和改变人工饲料成分对七星瓢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直到1991年,《七星瓢虫的滞育及与人工繁殖的关系》和《七星瓢虫的营养需要及其人工饲料的研制》两篇论文在《昆虫学报》、《瓢虫学术论文集》上发表,钦俊德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不懈,连续十四个年头,七星瓢虫的研究终于宣告成功。
    七星瓢虫的大量培养和释放,使棉蚜虫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棉田增产。1952年,全国棉花的产量为215.8万吨,1984年增长了1.8倍,将近翻两番。虽然其中也有科学种植的其他因素,但制服棉蚜虫危害是主要原因之一。
    钦俊德对七星瓢虫的研究在中国科学院被誉为以任务带学科的一个典范,认为他这项科研的全部工作在国际上居领先地位。为此,钦俊德获得1984年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作者:qinziwen (2011/5/10 16:57:52)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钦氏论坛  执行时间:343.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