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山调是流布于河南省温县一带的古老、独特、稀有的说唱曲种。他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板式种类齐全多样,曲调高亢,婉转细腻、优美流畅,音乐表现力丰 富,艺术感染力较强。演出形式为坐唱,演唱时,演员自操三弦,以节子腿板击节 ,一人自弹自打自唱。在演唱风格上,洪山调有顶板和闪板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流 派,顶板派是传统的板上起腔唱法,节奏平稳有力,舒展流畅,荡气回肠;闪板派 唱法上闪板夺字用的多,具有风趣幽默、轻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主要乐器大三弦在 伴奏中,除运用按、揉、打、拍、单音、双音等传统技法外,还常有从高音到低音 的大滑音演奏,并能模拟说话、鸟叫、锣鼓、枪炮等自然声响,烘托演唱气氛,艺 术效果颇佳。洪山调的唱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八板、快二 八板、滚板、流水板、大汉腔、小汉腔、昆腔、阳腔、快板、顶板。洪山调的曲目 以中、长篇为主,另外还有些书帽、小段。词格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演唱中以 唱为主,偶有念白,念白为本地方言,人物语言形象生动。 据考证,远在唐代之前有“洪山调独霸覃怀天下”之说,据 1973 年考古发现 ,河南焦作市西冯封村(原属博爱县)南宋、金墓中有弹三弦的说唱俑(实物现存 河南省博物院)。三弦形制为大鼓低音三弦,俑人为坐姿,呈自弹自唱状。据众艺 人的口碑资料表明,清乾隆年间的著名艺师柴明勋的徒弟有一百多人,最著名的有 48 个,素有“半百高徒”之称。 1935 年洪山调艺术大师张清轩( 1912.4.15 ~ 1974.11.10 )创立闪板派唱法,将洪山调分为顶板和闪板两大艺术流派,并创立三 弦的“五指轮”奏法,将洪山调艺术达到颠峰,其艺名“三不照”的名字妇孺皆知 ,名扬数百里方圆。 1946 年温县成立曲艺队组织,艺人三五一组,走村串乡,常 年累月活跃在广大农村。 因年代久远,清朝康熙以前的艺人失考。从清乾隆年间的艺人马文彪算起,到 目前止艺人计有 10 代,马九信为第十代传人。马九信出生于革命烈士家庭,自幼 因患眼疾双目失明。 1963 年拜胡虎臣为师学习洪山调艺术,同年加入温县曲艺队 组织。主要演唱《红岩》、《雷锋参军》等中、长篇书目和《小姑不贤》、《小两 口抬水》、《小大姐算卦》等短篇传统节目。 2003 年,他的儿子马建兵开始随父 学艺。 |